-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野草》解读
《野草》解读
分类:文学 作者:(日本)丸尾常喜(秦 弓译) 字数:3307 来源:文学评论 第5期 12pt
14pt
16pt
一《野草》的创作背景
1、彷徨
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1923年)题为《呐喊》,所谓呐喊,是以自己的文学为《新青年》的战士们助威,后来他在《自选集·自序》里称为遵命文学。无疑这是他的心声。正因为如此,《新青年》的解体使鲁迅很受打击。《呐喊》初版本的后面四篇,已经反映出五四退潮期的时代与鲁迅的状况,充满了深深的寂寞。鲁迅是怎样度过《新青年》解体后的时代的呢?他在《自选集·自序》里这样说道: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并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不过已经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叫作随便谈谈。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得到较整齐的材料,则还是做短篇小说,只因为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所以技术虽然比先前好一些,思路也似乎较无拘束,而战斗的意气却冷得不少。新的战友在那里呢?我想,这是很不好的。于是集印了这时期的十一篇作品,谓之《彷徨》,愿以后不再这模样。作于1933年的旧体诗《题彷徨》,吟诵的就是这一时期: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彷徨在鲁迅这里是与呐喊相对应的。正如上面的诗文所显示的那样,首先是他意识到自已始终是战士:阵营解体之后,寻求着新的战友,孤独地彷徨的战士。这样一种自我意识,即使难免多少有一点晚年加以整理的成分,也仍是应该确认的鲁迅的本色状态。
彷徨同时也是精神的彷徨:五四时期鲁迅自身建构起的一种规定了他的生存方式的思想,此时发生了动摇,濒于解体,为此他在苦闷中进行新的精神探寻。新的时代使鲁迅直面全面的危机。危机意外地从身边袭来。1923年7月19日上午,他收到了周作人送来的绝交信。鲁迅这天的日记有上午启孟自持信来,后邀欲问之,不至;17日的周作人日记中与这一事件有关的部分被他本人剪去了。其后当事人对此缄默不语,所以只是知道似乎周作人之妻居间起了什么作用,但也只是旁观者的种种猜测而已,留下了不解的谜团。对于鲁迅来说,这一决裂意味着:第一、1919年末以来以母亲为中心的周氏三兄弟在北京八道湾的大家庭共居生活解体,鲁迅搬出了当初为了晚辈能自由活动而借贷购买的宽敞院子,借居到砖塔胡同;第二、同自幼给予保护、后来带其留学、成为文学运动盟友的二弟分袂;第三、鲁迅搬出八道湾时,本想与朱安就此分手,由于朱安的坚持而未能实现,但结果是坚定了与妻子朱安事实上离婚的决心①。在这桩由鲁迅母亲决定的婚姻中,始终既无爱情可言,也没有性的结合,对于这样一个妻子,鲁迅为了避免给予无罪的女性二重的牺牲,本想也只好陪着做一世牺牲,完结了四千年的旧账②。现在这一决心的确立,意味着鲁迅痛苦默认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动摇。
鲁迅在砖塔胡同居住的九个月期间,写下了讲演稿《娜拉走后怎样》(1923年12月)与小说集《彷徨》中的前面四篇。在这篇讲演中,鲁迅说: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彷徨》的开篇之作《祝福》(1924年5月2日),是凝视一个农村寡妇的悲剧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当面对祥林嫂提出的问题时,我只是失语、遁走。这一描写,象征性地显示出鲁迅也遭遇了启蒙的无力,并且明了地告白鲁迅彷徨的开始。
1924年5月2日,鲁迅迁到购买旧屋加以翻修的西三条胡同新居。在南向正房中间的北侧,新建了一个被称为老虎尾巴的新屋,作为鲁迅的书斋兼卧室。从窗子能够看见不太宽的后园,隔墙可以望见两棵枣树。鲁迅在这个后园亲手种下了白杨、花椒、棣棠、碧桃、榆叶梅。《野草》的第一篇《秋夜》所描写的,就是这个庭院的风景。《野草》23篇全都写于老虎尾巴。
辑入1925年一年杂感的《华盖集》的《题记》的最后,写有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夜,记于绿林书屋东壁下。在这里,作者把老虎尾巴称为绿林书屋。当时,鲁迅一面在教育部任职,一面在北京大学等几所学校兼课,讲授中国小说史与文学。1924年11月开始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学潮渐次高涨,1925年5月学生自治会干部六人受到退学处分,鲁迅作为漩涡中的人物,卷入了以自己所属的教育部与女师大校长杨荫榆以及明里暗里声援他们的北京大学教授陈源等为论敌的激烈论争。在《华盖集》里,这种论争文章占大多数。鲁迅把自己的书斋叫做绿林书屋,是对那些把支持学生们的教员称为土匪、学匪的论敌的反击。女师大事件,是北京五四退潮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新的思想斗争,与鲁迅的彷徨交织在一起,给予鲁迅有形无形的重大影响。
2、人道主义与个人主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