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学考试复习.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洋生态学考试复习

《海洋生态学》复习题 一、绪论 生态学定义: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生态学基本知识 种群定义:特定时间内栖息于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集合群。 自然种群基本特征 (1)、空间分布特征:种群有一定分布范围,其中有各种环境资源条件。 (2)、数量分布特征:种群有一定的数量变动规律。 (3)、遗传特征:种群是一个基因库,种群通过交换遗传因子而促进种群的繁荣。 阿利氏规律:种群密度过疏或过密对种群的生存与发展都是不利的,每一种生物种群都有自己的的最适密度。 种群的空间分布模式:随机分布;规则分布;成群分布 集群现象及其生态学意义:自然种群在空间分布上往往形成或大或小的群,它是种群利用空间的一种形式。 有利:(1)集群有利于个体交配与繁殖。 (2)集群对种群内各个体间起着很大的互助作用,当鱼类遇到外来袭击者时,可能立即结群进行防卫,往往只有离群的个体才被凶猛的袭击者所捕食。 (3)群体的集群索饵也显示出有利的作用,当鱼群中一部分遇到较好的食物环境时,会停留在这个区域,其余部分也将以更快的速度围绕这一地区环游,以便都能获得较好的食物。 (4)在游动时可形成有利于游泳的动力学条件,比单独行动时减低阻力,游泳的效率最高。 (5)集群可能改变环境的化学性质,已有研究证明,鱼类在集群条件下比营个体生活时对有毒物质的抵御能力更强,这可能与集群分泌黏液和其他物质以分解或中和毒物有关。 不利:(1)目标大,有造成大量被捕食的危险。 (2)具有争食和食物限制的不利影响。 最大出生率:当种群处于理想条件下,即无任何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生殖只受生理因素所限制,此条件下的出生率称最大出生率。 生态出生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种群的出生率称实际出生率或称生态出生率。 生理寿命:生物在最适环境条件下,种群中的个体都达到生理上衰老而死亡的寿命,称生理寿命。 生态寿命:种群在自然环境下常受到一些不利生态条件的影响而死亡,这种在一个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种群内个体的平均实际寿命称为生态寿命。 动态生命表:动态生命表又称股群生命表和特定年龄生命表: 是根据观察一群同期出生的生物的存活情况所得数据而编制的。 静态生命表: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年龄分布的调查结果而编制,所以又称特定时间生命表。 种群内禀增长率:当种群处于最适条件下(食物、空间不受限制,理化环境处于最佳状态,没有天敌出现,等等),种群的瞬时增长率称为内禀增长率,即种群的最大增长率。 10、r、K选择的典型特征 r表示种群的内禀增长能力;K表示环境所能负载的最大种群密度。 (1)r选择的这类生物可称r对策者,种群密度很不稳定,因为其生境不稳定,种群超过环境负载量不致造成进化上的不良后果,它们必然尽可能利用资源,增加繁殖,充分发挥内禀增长率(r)。这类动物通常是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常常缺乏保护后代的机制。子代死亡率高,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适应于多变的栖息生境。 (2)K选择的这类生物可称K对策者,其种群密度比较稳定,经常处于环境负载量值上下。因为其生境是长期稳定的,环境负载量也相当稳定,种群超过K值反而会由于资源的破坏而导致K值变小,从而对后代不利。 从进化论的观点讲,生态对策是生物适应于不同栖息生境,朝这两个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r对策者和K对策者是两个进化方向不同的类型,K对策者把较多的能量用于逃避死亡和提高竞争能力,r对策者把较多能量用于繁殖。 11、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物? K对策这种群有一个稳定平衡点(S),当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平衡密度时,都有相平衡密度收敛的趋势。同时,K对策这种群还有一个灭绝点(X),当种群数量低于X时会走向灭绝。 为什么许多有害生物很难灭绝? r 对策者由于低密度下可以快速增长,所以只有一个平衡点,种群易在平衡点做剧烈波动,但没有灭绝点。 12、种群调节的非密度制约因素:这类因素对种群的影响程度与种群本身的密度无关,即其作用的强度是独立于种群密度之外的,在任何密度下,种群总是有一个固定的百分数受到影响或被杀死。非密度制约因素主要是一些非生物因素,如温度、盐度、气候……等等。 密度制约因素:这类因素的作用强度随种群密度而变化,当种群达到一定大小时,某些与密度相关的因素就会发生作用,而且种群受到影响部分的比例也与种群大小有关。主要是生物性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寄生、共生等等)。 13、种群调节的内源性因素:内源性因素(自动调节因素)是指种群本身具有调节密度大小的各种因素,包括行为、生理和遗传等各种种间内的关系。 (1)、 行为调节;(2)、内分泌调节;(3)、遗传因子调节 14、生物群落定义:在自然界的特定空间和特定时间内有一些不同物种种群彼此间相互密切联系,相互依赖制约的自然集合体或一个生态功能单位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