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创业倾诉)农民工成长为窗帘厂老板.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业倾诉)农民工成长为窗帘厂老板

(创业倾诉)农民工成长为窗帘厂老板   摄影、记录人:本报记者叶子   时间:10月21日   地点:武昌洪山广场   31岁的周勇,给记者的感觉是憨厚和真诚。他在向记者讲述时,不仅带来了他的营业执照,而且也带来了他户籍所在地的身份证。身份证证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作为千万个进城务工者中的一员,周勇兼具农民的真诚和商人的精明。   从最初的菜贩,到今日拥有自己的窗帘厂,周勇的创业经历浓缩着千万农民工进城打拼的辛酸与精彩。   也许他的财富目前在武汉算不了什么,但他创业的激情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而大武汉的繁荣也因为无数个周勇的努力而更加多姿多彩。   从小就有经商潜质,为还债外出打工   1974年,我出生在湖北五峰一个农民家庭。念小学二年级时,父亲就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好好读书,今后就靠读书走出这个小山沟吧。”但我从小就喜欢调皮捣蛋,对学习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今天回想起来,真是有点愧对父亲。   我觉得我从小就有做生意的“天赋”。我们老家满山遍野都是板栗树,小学二年级的秋季,放学后我就到山里捡板栗,不一会儿就能捡到一书包;次日背到学校去卖,每颗板栗1分钱,有时一天就能赚1块多钱。要知道那是1983年,一个山里孩子一天的零花钱只是5分钱,我一天能赚1块多钱,也算“大款”了。   但父亲认为我这是“不务正业”。因此,我小学三年级时,他就把我从山上的小学转到平原地带一所最好的小学读书。   但没多久,我又发现了商机。新学校里有人卖发糕,每个5分钱,而山里的小学根本没人卖发糕。于是,每次回家我都会买10个发糕,拿到山里的学校去卖,每个卖1角钱,这样我一次就能赚5角。当然,中间大约要走十多里的山路。   小学四年级时,我开始“改行”做水果糖的生意。当时500克水果糖是0.65元,我买回来后按颗卖,每8颗糖卖1角钱,这样每500克我就能赚2角钱左右。虽然没有板栗的利润高,但我觉得很自豪,毕竟我“改行”之后也能赚钱。   父亲知道我不好好学习,整天沉溺于做“生意”中,就找一个在我们当地声望很高的人跟我谈了一次话。从此,我决心好好学习,一定考上大学。   “说实话,一个人下决心是一回事,执不执行则是另一回事。反正,我好好学习的决心没多久就夭折了。”周勇说,母亲后来告诉他,父亲看到他出尔反尔,当时非常伤心。   1990年,我考入我们县城一所电大的财会专业。学校的很多同学都是城里人,他们中有些人一直瞧不起乡下的同学。不过,我性格开朗,对此无所谓。没想到,我们寢室有一个从山里来的同学,不知怎么得罪了一名城里的同学,当天晚上,就有一帮城里的社会青年打到了我们寢室,我也无缘无故地被揍了一顿。   令我气愤的是,学校对这件事的处理很不公平,而且最终还要我们寢室的同学赔偿对方的医药费。   受到委屈之后,当时我幼稚地认为,只要自己拥有一身好武艺,就没有人敢欺负我了。于是,我背着家人偷偷跑到湖南的一个武术学校习武。   武术学校讲究的是双方对练或者多人对打。作为新学员,我每次都被拉出去陪练。当然,每次都会被对方打得遍体鳞伤。3个月后,我实在受不了这种折磨就偷偷地跑回了家。父亲听完我的经历之后,一声长叹———他对我不再抱任何希望。   1991年,父亲在当地办了一个茶厂,我回家后就到父亲的茶厂帮忙。也许父亲并不具备经营的特质,第二年年底,我们家里就欠了一万多元的外债。   我开始思谋着外出打工赚大钱,帮家人还清这笔巨款。但苦于毫无门路。   卖茶叶赚下一万多元,挖到人生第一桶金   1993年春,一个老乡称能帮我在应城找个工作,我父亲听后非常高兴,把家里的几棵树卖了,凑够120元给我做路费。   老乡把我介绍到应城一家木制品厂工作。每天的工资是8元,如果没有活做就没有钱。第一个月,我挣了120元。虽然工作很辛苦,工资也很低,我并没有想到要回家,我清楚地知道,家里欠外债一万多元,等着我赚钱去还。   周勇称,当时到应城打工,主要是觉得在家乡生活不会有多大出息;而到了应城之后,自己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因此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多年之后他才明白,一个人的成就与其理想抱负是紧密相关的。   1994年6月,我回了一趟老家。家乡生产茶叶,返回工厂时,我就带了一批茶叶到应城卖。刚开始,我用书包背着沿着应城城关叫卖,一天能赚十多元钱。也许是家乡的茶叶确实好,也许是顾客照顾我年龄小,总之,找我买茶叶的人越来越多。不久,我开始改用板车推着卖茶叶,生意好时,一天能赚80元左右。到1995年11月,我就把家里的欠债全部还清了。   命运在1996年开始改变。那年春天,我喜欢上了一个应城的女孩,为了接近她,就到离女孩工作地方较近的一家鸡厂上班。虽然月薪只有200元,但我从不后悔。次年7月,我俩结婚。我的命运从此因为我的妻子而改变。   婚后不久,妻子跟我商量到外面闯一闯。最后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