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四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5.四胡

15.四胡 15.四胡 作者:佚名  来源:拙风文化网   四胡,蒙古、达斡尔、锡伯、赫哲、汉等族弓拉弦鸣乐器。因张有四条琴弦而得名。蒙古语称侯勒、胡兀尔,意为四弦胡琴。汉族称四弦、四股弦、二夹弦等。清代文献载为 提琴。历史悠久,形制多样,音色浑厚深沉,富有草原风味。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说唱和戏曲伴奏。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华北等广大地区。   历史较为悠久,四胡起源于我国古代北方奚部的拉弦乐器奚琴,宋代陈旸《乐书》中载有:“奚琴本胡乐也。”蒙古文著作《成吉思汗箴言》中也有“您有抄儿、胡兀尔的美妙乐奏” 的记载。13世纪后,四胡已在蒙古族地区流传。在16世纪阿拉坦汗时期(1507年—1581年)的宫廷壁画中,就绘有一女乐工手持细棒状琴杆、筒形琴箱、四轸同设琴首后端、马尾弓夹于弦间拉奏的乐器,与今日之四胡演奏形像完全相同。到了清代,四胡称作“提琴”,用于宫廷音乐“番部合奏乐”中的细杆四弦,其形制已与今日流行的蒙古族四胡基本相同。清代音乐论著《律吕正义·后编》(卷七十五)载:“提琴、四弦,与阮咸相似,其实亦奚琴之类也。”《律吕正义·后编》是清乾隆敕撰的,成书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   四胡由共鸣筒、琴头、琴杆、弦轴、千斤、琴马、琴弦和琴弓等部分组成(图)。流行于汉族地区的四胡,有大、中、小三种规格,共鸣筒有铜制和木制两种。木制者,琴筒呈八方形,用红木、花梨木或硬杂木制作,筒长13.2厘米~13.8厘米,前口外径(对角)8厘米~10厘米;铜制者,琴筒呈圆筒形,用薄黄铜片卷焊而成,筒长13.3厘米~14厘米、外径6.8 厘米~9厘米。 琴筒前口蒙以蟒皮、牛皮或羊皮,筒后口加边框。琴头、琴杆用一整块木料制成,多使用红 木、紫檀或乌木制作,杆长79厘米~85厘米、直径2厘米~2.4厘米。琴杆上端为琴头,平顶、镶有骨饰,稍斜向后方。琴杆上部呈方形柱状体,等距横置四个弦轴,与琴筒平行安装,弦轴多使用红木制作,呈圆锥形,轴顶加骨片为饰。琴杆中、下部为圆形柱状体,中部设有千斤钩 ,下端装入琴筒中。皮面中央置竹制桥形琴马。张有四条丝弦或钢丝弦,一、三弦为里弦,二、四弦为外弦,每组两弦,音高相同。琴弓用细竹拴马尾而成,弓长75厘米,马尾分为两股。   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里,收藏有四胡多件。共鸣筒大部分为铜制圆筒形,筒长11.2厘米~14.2厘米、直径8.5厘米~10厘米,前口蒙以蟒皮。琴杆多为红木制,全长80厘米~83.5厘米,上方下圆,琴头稍向后倾斜,平顶、镶有骨饰。弦轴红木制,轴顶镶骨饰,张四条丝弦。其中一件四胡,共鸣筒铜制圆筒形,筒长13.6厘米、直径8.5厘米,前口蒙以小鳞蟒皮,后端敞口置边框。琴头、琴杆是用一整块红木制成,全长83.5厘米。琴头平顶、镶有骨饰,顶端稍斜向后方,置轴部位呈方柱形,正宽2.4厘米、侧宽2.6厘米,其上横置四个弦轴。弦轴红木制,圆锥形,轴长16.6厘米,外表刻有麻花形凸条花纹,轴顶镶有骨片为饰。琴杆呈圆柱形,直径2.2厘米,上端置有千斤,下端装入琴筒中。皮面中央置竹制长桥形琴马,张四条丝弦(老弦、中弦各二)。琴弓用江苇竹(笕竹)制杆,竹子细的一端在弓的尾部(与二胡弓相反),两端系以两股马尾为弓毛,弓长78厘米。此琴选料考究,制作细致,堪称四胡精品,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在这个乐器博物馆的四胡藏品中,还有一件形制独特的小四胡,琴筒为圆筒形,用一截毛竹筒制作,筒长11厘米、外径7.5厘米,前口蒙以小鳞蟒皮为面。琴杆花梨木制,全长60.5厘米,琴头平顶无饰,上端横置四轴,弦轴花梨木制,呈六方锥形体,轴长16厘米。琴杆圆柱形,上粗下细,中部置千斤。皮面中央置竹制琴马,张四条丝弦。   演奏时,采用坐姿,将琴筒置于左腿上,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弓,将弓毛分别置于一、二弦和三、四弦之间沾松香同时拉奏两条琴弦。大四胡定弦为c、c、g、g;中四胡定弦为g、g、d1、d1;小四胡定弦为d1、d1、a1、a1。音域分别有两个八度,但在说唱音乐中一般只用一个把位。音色小四胡清脆,中四胡明亮,大四胡浑厚。四胡的弓、指法与二胡大致相同。可以独奏、器乐合奏或伴奏。主要用于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天津时调、山东琴书、东北大鼓、湖北小曲、绍兴莲花落、山西二人台、内蒙二人台、东北二人转、吉剧、北京曲剧、河北皮影、河南二夹弦等说唱和戏曲的伴奏。   蒙古族地区流行的四胡,形制和汉族地区的四胡相同,常使用红木、紫檀木制作,琴筒多呈八方形,蒙以蟒皮或牛皮为面,弦轴和轴孔无锥度,利用弦的张力紧压轴孔以固定,有的还在琴杆、琴筒上镶嵌螺钿花纹为饰,细竹系以马尾为琴弓,弓杆中部包以长10厘米 铜皮或镶钢片、象牙,根部装骨或木制旋钮,张丝弦或钢丝弦。有低音四胡、中音四胡和高音四胡三种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