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苗族巫舞
苗族巫舞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苗族巫教舞,源远流长。早在黄帝以前,以苗族祖先蚩尤为首建立的九黎国,就已威震天下。而当时用以维系人民思想、使之团结统一的措施之一就是推行宗教——苗族巫教,巫教祭司祭鬼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苗族巫教舞,源远流长。早在黄帝以前,以苗族祖先蚩尤为首建立的九黎国,就已威震天下。而当时用以维系人民思想、使之团结统一的措施之一就是推行宗教——苗族巫教,巫教祭司祭鬼的巫术和娱鬼的动作表演,即为巫教舞。
内容丰富 极具特色
巫教舞是巫教与舞蹈的结合,是巫教思想和情感的艺术表现。其内容极为丰富,独具民族特色。就其种类讲,大体可分祭祀舞、史诗舞、节庆舞、爱情舞、娱乐舞等五大类。在开始形成时还可以分别属性,而在发展过程中,互相揉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脱离巫教的本体,成为新时代的舞蹈。
祭祀性巫教舞,缅怀祖先,人鬼同乐。苗族先民认为人死成鬼,鬼魂护子孙。苗族只讲鬼,不讲神。他们祭奠有特殊功绩的善鬼,驱除作恶多端的恶鬼;对人类和自然的认识,苗族的先民也有独特的见解:人是自然物体所生,和生物是“兄弟”关系,甚至把自然物体当成人类祖先来祭祀。因此,具有典型巫教特征的祭祀性巫教舞应运而生。《楚辞·王逸注》中说:“昔楚国南部之邑,沅、湘之间”,苗民“其祀必作欢乐鼓舞,以乐诸神”,“男女并舞”,通宵达旦。祭祀舞的内容,极为丰富,如湘西苗族的《椎牛合鼓舞》、《接龙舞》、《奶哪巴哪舞》、《跳香舞》,黔中南惠水县苗族的《粑糟舞》,贵定县苗族的《雷公舞》,黔东南苗族的《马刀舞》,黔西北苗族的《神鼓舞》,桂西北苗族的《舞纸马》、《巴单》、《踏索》,广西融水县苗族的《拉鼓舞》等等。
苗族史诗舞,唤起民众,保卫生存。每个民族都有一部战争史,而像苗族经历战争岁月之左,数次之多,规模之大,牺牲之惨,举世所罕见。苗族人民自其始祖蚩尤战败后,自北到南,由东而西,转辗迁徙,足迹遍布半个中国,乃至国外。因此,反映战争、迁徙方面的巫教舞很多,构成了史诗性巫教舞蹈的系统。它既是用 来表达先民的艰苦奋斗精神,又是用以激发苗民的战斗意志,保卫民族生存。至今仍然盛行的《迁徙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全舞长达17套53小节,再现了苗族先民在中原战败后,为了保存自己,与敌人拼博,爬山涉水,南徒西迁,勇斗猛兽,征服自然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呈现出一种铁血风尘的雄风。学术界有一种观念:舞蹈是长于抒情,短于叙事。然而,苗族史诗舞,恰恰与其相反。苗族叙事性的史诗舞,不仅长盛不衰,而且丰富发达,可谓到了什么事情都用舞蹈来表达的地步,凸显其浓厚的民族特色。
爱情性巫教舞,歌舞联姻,健康繁衍。巫教舞是巫教舞中一种特别的舞蹈形式,主要表达苗族男女的爱慕之情。在蚩尤时代,跳月求偶之舞盛行,宋人陆次云的《洞溪歼志》,对跳月作了具体的描述:“苗人之婚礼,曰跳月,跳月者,及春日月夜跳舞求偶也”。届时“父母各率子女,择佳地而为跳月之令”。这样女执笼,男执笙,“其歌衰艳,每尽一韵三迭,曼音以缭绕之。而笙节参差,与之缥渺而相处,吹且歌,手则翔矣,足则扬矣,睐转肢回,首旋神荡矣”。尽情狂欢,情投意合,“目许心诚,笼来笙往,忽然挽结”。然后:“渡涧越溪,选幽而合,解锦带互赠焉”。随着时代的发展,源于跳月求偶的巫教舞,更加丰富多彩,如普遍流传的《木鼓舞》、《芒蒿舞》、《花带舞》、《花场舞》等。这种爱情性巫教舞,主动、自由、自然、真切,歌舞联姻,成为苗族优良传统。它象征着独特的巫文化内涵,传达着特定的巫文化意指,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精灵传承 不断飞跃
苗族巫教舞,源于苗族原始宗教,扎根人民群众,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吸收入道教,大部分流传在苗族社会中。由于主要用在缅怀祖先,祭祀祖先;人鬼同乐,消灾求福;叙述历史,激励战斗;表现歌舞联姻,健康繁衍。因而,不仅是童儿习之,当时兴盛,而且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舞蹈规模不断壮大。《跳香舞》用以祭祀神农,开始是纯巫教舞,场面不大,人数不多。每个村寨边,都砌一个岩屋,作为祭祠的场所。每年春天和秋天,请巫司祭祀,规模很小,舞也简单。由巫司及徒弟在岩屋前面的坪场作法事,跳巫教舞,请神娱神,然后,边跳边走,吹牛角,摇着司刀,舞柳巾,到各家各户去跳,并口喷“法水”,消除灾难,使之五谷丰登,清吉平安。有的地方是小孩跟着跳,较大的村寨则组织群众跟着跳,偶然有参加的人走了好运,或青年们得到佳偶,便以为是神灵保佑,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参加的人越来越多,经久成俗,变成全民的行动,逐步发展到数个村寨、成百上千人参加的宏大场面。《接龙舞》原来也是苗巫司及其徒弟作法,跳巫教舞接龙,继而男女盛装一、二十人,跳起《接龙舞》。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重大节庆时,由成百上千的苗族青年男女,穿着盛装,打着花伞,翩翩起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