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与脱水讲坐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腹泻与脱水讲坐PPT

急性腹泻的治疗 (3)肠粘膜保护剂:能吸附病原体和毒素,维持肠细菌物吸收和分泌功能,阻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击,如蒙托石粉。 (4)抗分泌治疗:消旋卡多可以通过加强内源性脑啡肽来抑制肠道水、电解质的分泌,可用于治疗分泌性腹泻。 急性腹泻的治疗 (5)避免用止泻剂:如洛哌丁醇,因为抑制胃肠动力的作用,增加细菌繁殖和毒素的吸收,对于感染性腹泻有时是很危险的。 (6)补锌治疗:对于急性腹泻患儿,应每日给元素锌20mg(大于6个月),6个月以下婴儿用10mg/日,疗程10-14天。 2、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治疗 (1)调整饮食:应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应调整饮食,保证足够热量。 (2)双糖不耐受患儿应注意减少饮食中的双糖负担。选用去乳糖配方奶粉。 (3)过敏性腹泻的治疗:应回避过敏食物。 (4)要素饮食:是肠黏膜受损患儿最理想的食物,系由氨基酸、葡萄糖、中链甘油三酯、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组合而成。 2、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治疗 (5)静脉营养:少数不能耐受口服营养物质的患儿可采用静脉高营养如脂肪乳、氨基酸2-3克/kg/日。好转后改为口服. (6)药物治疗:抗生素仅用于分离出特异性病原的感染患儿,据药敏选用。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如铁,维生素A,B,C等。应用微生态调节剂和肠粘膜保护剂.  (7)配合中医中药有良好的疗效. 几种不同病原所致的肠炎 1 临床特点 1 起病方式 急(发热、呕吐、上呼吸道炎); 2 腹泻特征 大便外观、量、次数、常规; 3 伴随症状 脱水(性质)、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 4 自然病程 3-8天; 5 肠道外表现 心肌炎、脑炎、皮疹; 确诊依据 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 轮状病毒 肠炎 几种不同病原所致的肠炎 2 多发于夏季 各年龄期(营养不良、人工喂养) 起病缓慢,部分迁延 病初不发热,少有呕吐 大便:黄绿色稀便或蛋花汤样,较多粘液,腥臭味 大便培养 脱水:多为等渗/低渗 致大肠菌 肠炎 几种不同病原所致的肠炎 3 2岁以下婴儿多见 常并发于其他感染或菌群失调时,病程迁延常伴鹅口疮。 大便:黄色稀便、泡沫多、带粘液、“豆腐渣”样 大便镜检:有真菌孢子体及菌丝 白色念珠菌 肠炎 预防 加强卫生宣教,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提倡母乳喂养 避免滥用抗生素、防止肠道菌群失调 腹泻流行时加强消毒隔离 小儿腹泻液体疗法 液体疗法--小儿体液平衡特点 小儿体液的总量    年龄越小,水分的比例越大 体液的分布 年龄越小,细胞外液的量相对的多 水分需求量 小儿水分需求量大,调节功能差,易发生水代谢紊乱 小儿体液代谢特点 小儿体液总量相对较多 细胞外液所占比例较大表 小儿的水代谢较旺盛 小儿对水调节能力较差 体液电解质组成特点 细胞内液的阳离子主要是K+,占78% 细胞外液的阳离子主要是Na+,占90%以上 水电解质酸碱 平衡失调 脱水 定义 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 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一、脱水程度的判断 脱水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体液丢失 5% 5-10% 10% 占体重% 失水量(ml/kg) 50 50-100 100-120 精神 稍差 萎靡或烦躁 昏睡、昏迷 前囟、眼眶 稍凹 明显凹陷 深凹 眼泪 有 减少 无 口唇、口腔粘膜 稍干 干燥 极干 皮肤弹性 好 差 极差 尿量 稍减少 明显减少 无尿 肢端循环 暖和 稍凉 凉、湿(厥冷 二、脱水性质的判断 等渗 低渗 高渗 发生率(%) 40~80 20~50 2~12 失水与失钠比例 失水=失钠 失钠>失水 失水>失钠 血清钠(mmol/L) 130~150 <130 >150 皮肤颜色 发凉、发灰 发灰、发花更明显 发灰可有可无 皮肤弹性 不好 极差 尚可 皮肤潮湿度 干 湿而黏 极干 皮肤温度 凉 冰凉 凉或热 精神状态 萎靡 极萎靡 烦躁 口渴感 明显 不明显 极明显 尿量 减少 减少不明显 减少极明显 脱水性质的临床判断 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血清钾低于3.5mmol/L 原因: (1)钾摄入不足 (2)钾丢失过多 (3)钾向细胞外转移 临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