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补液原则PPT
* 补液原则 孙小勇 几种常见条件下的补液 正常条件下 水钠代谢失常 钾代谢失常 酸碱平衡失常 正常人的摄入量和排出量 成人每日水分摄入量和排出量 摄入量 排出量 摄入水 食物含水 700-1000 不显性失水 肺呼出 300 饮水 500-1200 皮肤蒸发 500 内生水 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300 尿 650-1600 粪便含水 50-100 合计 1500-2500 1500-2500 水排泄的主要调节 1、抗利尿激素 2、醛固酮 3、肾:主要影响尿量的是远端肾小管对水的 主动重吸收 4、其他:心钠素 等渗性失水的病因 1、消化道丢失 如呕吐、腹泻、胃肠引流、 减压、造瘘、肠梗阻等致消化液丢失 2、皮肤丢失 大面积烧伤、剥脱性皮炎等 渗性皮肤病变 3、组织间隙体液贮积 胸、腹腔炎性渗出液 的引流,反复大量放胸腹水等。 高渗性失水的病因 (一)水摄入不足:昏迷、创伤、拒食、吞 咽困难、脑外伤等 (二)水丢失过多: 1、经肾丢失 中枢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非溶质性 利尿药;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高钙血症等大量水 从尿中排出; 溶质性利尿(高蛋白质鼻饲); 使用高渗葡萄糖溶液、甘露醇、山梨醇、 尿素等脱水药致溶质性利尿 高渗性失水的病因 2、肾外丢失 环境高温、剧烈运动、高热等大量出汗 烧伤 哮喘持续状态、过度换气、气管切开等使肺 呼出的水分增多 3、水向细胞内转移 剧烈运动或惊厥 补液量 补液总量包括两部分: 一、已丢失量 二、继续丢失量:生理需要量(约1500ml/d) 继续发生的病理丢失量(大量 出汗、肺呼出、呕吐) 已丢失量的计算公式 举例:一男性患者,原体重60kg,失水后烦躁、心率加快, 血清钠152mmol/L(正常值142mmol/L),现体重57.5kg,估计失水有多少。 已丢失量的计算公式 依据失水程度 患者中度失水,失水相当于体重的4-6%,即2400-3600ml。 依据体重减少量 与原体重比,下降了2.5kg,故失水量相当于2500ml。 依据血钠浓度 有三种方法,见下面。 按血细胞比容 适用于估计低渗性失水的失补液 体重:kg 补液种类 (一)高渗性失水 以补水为主,补钠为辅 静脉可补:5%GS,5%GN,0.9%NS,适当补钾及碱性溶液 (二)等渗性失水 补等渗液为主,以0.9%NS为首选。(长期可引起高氯性酸中毒) 配方:0.9%NS1000ml+5%GS500ml+5%碳酸氢钠液100ml (三)低渗性失水 补高渗液为主, 配方: 0.9%NS1000ml+10%GS250ml+5%碳酸氢钠液100ml 必要时补充适量的3-5%的氯化钠溶液。 注意:高渗液不能过快,血钠每小时升高0.5mmol/L速度为宜。 补钠量的可参照公式 补钠量=(125mmol/L-实测血清钠)×0.6×体重(kg) ( 142mmol/L-实测血清钠)×0.2×体重(kg) 备注: 0.6×体重(kg)表示机体体液总量 0.2×体重(kg)表示细胞外液量 补液方法 途径:尽量口服或鼻饲,不足部分或中、 重度失水者需静脉补充 补液速度:宜先快后慢。重症者开始4-8小时内补充液体总量的1/3-1/2,其余在24-48小时补完。 注:补液速度要根据年龄、心肺肾功能和病情而定。 补液注意事项 记录24小时出入量 密切监测体重、血压、脉搏、血清电解质、酸碱度 急需大量、快速补液是,最好采用鼻饲途径;如经静脉补液,宜行中心静脉压监测,以1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