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院2011年口服抗过敏药物使用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我院2011年口服抗过敏药物使用分析
谢燕萍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目的:研究我院口服抗过敏药物的应用状况,并进行临床利用评价,为临床合理、有效、经济地选用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口服抗过敏药物的用药品种、消耗金额、DDDs、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全、高效、与其它药物相互作用小的第2代、第3 代H1 受体阻断剂是我院当前口服抗过敏治疗的主导药物,用量合理,经济性较好。结论:第2 代、第3 代H1 受体阻断剂将成为抗过敏治疗的首选药物,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新的抗过敏药物,对传统剂型进行改良是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抗过敏药物 使用分析 DDDs DDC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376-02
城市生活环境的过快变化,工作压力骤增,过敏性病患者日益增多,如荨麻疹、湿疹、过敏性鼻炎等,抗过敏药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本文对我院2011年度口服抗过敏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临床应用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来自我院门诊药房数据库,查询我院2011年度口服抗过敏药物的处方使用量和药品销售金额。
1.2 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法,参照《新编药物学》(第16版)[1],结合药品说明书和我院门诊实际用量情况确定各药的DDD值,以药物的总消耗量除以相应的DDD值,得到用以衡量该药物使用频率的用药频度(DDDs)[2];以药物的销售金额除以相应的DDDs 值,得到用以比较用药经济性的日均费用(DDC)。
2 结果
2011 年我院抗抑郁药销售金额及其排序见表 1。
3 分析
扑尔敏为第1代H1受体阻断剂,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依匹斯汀,依巴斯汀,咪唑斯汀均为第2代H1受体阻断剂,而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丁则为第3代H1受体阻断剂,由表1可以看出,2011年度我院DDDs最高的3种药分别为盐酸西替利嗪片、依匹斯汀片和依巴斯汀片均为第2代H1受体阻断剂。第1代H1受体阻断剂因易穿过血脑屏障,有抗胆碱能及中枢抑制作用(如嗜睡和精神运动性协调障碍),服后噬睡,影响用药者的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尽管其对心脏的不良反应少且价格相对低廉,已越来越少被应用;80年代至今开发的第2代H1 受体阻断剂在抗过敏反应效力提高的基础上,极大地降低了不良反应,几乎没有或有较轻的抑制中枢神经统和抗胆碱作用,并且作用持久,因而有逐步取代第一代抗H1受体阻断剂的趋势,尤其适用于慢性荨麻疹及驾驶员等特殊职业的患者。地氯雷他定片的DDDS排第四,它是镇静性的长效三环类抗组胺药,是氯雷他定的活性代谢物,是一种迅速崩解的片剂可通过选择性地拮抗外周H1受体,临床可用于治疗各类过敏性疾病,包括:季节性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肤病,与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相比,具有作用强、起效快、作用时间长、毒副反应低等优点。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安全、高效、与其它药物相互作用。第2代H1受体阻断剂是我院当前抗过敏治疗的主导药物,用量合理,经济性较好。值得注意的是,由于H1受体阻断剂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对心脏的毒性作用,在临床应用时,特别是老年人应用和联合应用时,要密切注意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各器官??能状态和经济状况选择安全、高效、经济的药物,和通过对传统剂型进行改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成本,将是医药工作者不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主编.新编药物学[M].第16 版.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7:603.
[2] 邹豪,邵无福,朱才娟,等.医院药品DDD 数排序分析的原理及利用[J].中国药房,1996,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舞蹈艺术概论(全套课件).ppt VIP
- 数据质量管控基本规范.docx VIP
- 火箭军课件介绍.pptx VIP
- 诺丁山 Notting Hill 中英文剧本2.doc VIP
- 诺丁山(Notting Hill)中英对白(附英文).pdf VIP
- Unit 1Making Friends知识点默写(专项训练)-人教PEP版(2024版新教材)英语三年级上册.pdf VIP
- 2025年RWA发展研究报告:法律、监管和前瞻.pdf
- 2025年宣城郎溪开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第二批招聘1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Harmony OS应用开发》教学大纲.docx VIP
-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的筛选及初步鉴定.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