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手足口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手足口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沈艳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32)
【摘 要】目的:增进护理手足口病患者人员的专业技能。方法: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从消毒隔离、发热、口腔、皮肤、饮食、情志、中医护理等角度总结多年护理手足口病患者的经验。结果:专业的护理人员配合医师治疗手足口病患者有利于患者病情的转归。结论:手足口病患者通过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能减少其并发症的产生。
【关键词】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036-02
手足口病是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中医“温病”范畴,大多是由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与肠道病毒T1型(EV71)感染所致[1],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尤以夏季最为常见。这种病往往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重症病例多发生在3岁以下婴幼儿[2]。患儿在患病前1至2周与患有此疾病的患儿发生过接触,大多表现为突发性发热,体温均超过38摄氏度,同时伴有咳嗽、头痛及流涕症状。在发热后的1至2天,患儿唇内和口腔黏膜有疱疹出现,一旦破溃易形成溃疡,致使患儿不停的哭闹、流涎不止、拒绝进食。然后在患儿的臀部、手心和脚心部位会出现较硬的、大小不一的椭圆形及圆形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内有浑浊液体。少数患儿症状较重并发心肌炎、脑炎、脑膜炎以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病情较重者可导致死亡[3]。传播途径主要是胃肠道和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儿皮肤上的水泡和分泌物进行传播[4]。该病进展快,病死率高,故应早诊断,早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儿疾病的转归。
1 护理措施
1.1 消毒隔离
1.1.1 病房隔离
将患儿安排在同一病室,重症患儿单独隔离治疗,树立明显的隔离标志,避免探视,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因该病病毒对紫外线、干燥环境敏感,故病室空气应保持相对干燥,每日紫外线照射一次。
1.1.2 用物消毒
严格做好床边隔离,每位患儿使用固定的体温计,非一次性仪器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一般物体表面,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500 mg/L~1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病室的床头柜、床架可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针对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应杜绝一切接触传播的可能,做好室内空气的消毒之外还应对粪便进行专业的处理,如每1000 ml粪便可加漂白粉50 g或20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000 ml,搅拌放置2小时后再倒入厕所等;患儿出院后要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1.2 发热护理
对于体温在37.5~38.5摄氏度的患儿,可叮嘱其多喝水;如患儿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服用泰诺林及清热解毒的中药,中药宜热服,并采取温水擦浴、减少衣被等措施进行物理降温,患儿室温应保持20摄氏度左右,温水擦浴水温38摄氏度为宜。退热期患儿易出汗,要及时擦干皮肤,更换衣服,防止受凉。
1.3 口腔护理
当患儿口腔、咽峡部出现疱疹或溃疡时,患儿往往因为疼痛而拒绝进食,流涎等,加上发热使得唾液分泌减少,容易引起口腔感染。故应保持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不会漱口的交替喂饮温开水和淡盐水。对于口腔溃疡疼痛剧烈的患儿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同时将口腔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溃疡表面,局部用2%~3%的利多卡因涂抹患处,也可起到保护溃疡面和止痛的效果。
1.4 皮肤护理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给患儿用纯棉的衣物,衣服宽松柔软,减少对皮肤的刺激。避免挠抓皮疹,以免将皮疹抓破引起感染,可剪断患儿的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或带小手套。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随时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避免用透气性能不好的一次性纸尿裤,防止皮疹感染。患儿的炎性丘疹、疱疹及疱浆渗出液会引起病毒的传播,如果条件允许,可每天给患儿洗澡,洗澡时不用肥皂等碱性洗液,并且要注意掌握好温差,防止着凉,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对手、足等部位的疱疹可用中药金黄散或青黛散涂于患处,以收敛燥湿,促进患处愈合。对于未破损皮疹和水泡,可先清洗局部,然后用炉甘石洗剂涂擦患处,每天早、中、晚各一次。
1.5 中医护理措施
1.5.1 预防期
用板蓝根、金银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的中药煎水,给小孩服用,预防感染。根据儿童实证、虚证的不同体质,制定相应的预防用药,提供患儿选用。对于口腔中长疱疹,有溃疡、口臭的孩子,可用麝香、生石膏、防风、淡竹叶,煎水饮用,可清心火,选用西瓜霜或冰硼散、珠黄散任一种敷于口腔患处,每日2次,可治疗口咽部疱疹;如果孩子手足出现疱疹,可采用外洗法,用野菊花、紫草、地肤子、苦参等煮沸,冷却至适中温度时浸泡手足,以起到清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