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宰相制度
中国宰相制度
首先,按照习惯,先说了一下我对宰相的理解
在中国历史上,恐怕除了大辽,没有别的王朝用过宰相这个官名
那么,究竟是宰相呢。
我们习惯上认为宰相是君主的头号助手,辅助君主管理国家。所以我个人认为,具有以下特点的人才能被称为宰相。
首先,他必须是百官之长。也就是说,他要名位相符
其次,他必须能参与重大事务的讨论与决策。这是宰相的参政议政权。
再次,作为百官的首领,他要有权限对全国官员考评督导。
历史上,同时满足这种条件的宰相其实不多。
汉朝,隋唐初年,以及南宋的部分宰相才符合。
哦,还漏掉一个秦。
从宰相的起源来说,最早恐怕可以追溯到商周,有相,宰等名称,但并未作为正式官称,究其原因,商周是贵族政治,而宰相是官僚的首长。打个比方说,商周更类似于家族企业,老板自兼总经理,集权社会更类似现在的股份制企业,自然需要一个单独的总经理。
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当时社会水平的限制,君主需要处理的事务并不太多,助手其实未必是必须的。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经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分封制度遭到瓦解,贵族政权受到专业的官僚体制的冲击,宰相开始批量出现了。
这段时间的宰相的名称有相,令尹,相邦等种种称呼,以宰相为代表的官僚体制作为君主来代替贵族政权的做法,也逐渐登上历史舞台。
秦一统六国后,在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时候,确立了宰相作为君主头号助手的地位,正式成为官制。秦朝宰相并不定员,有时一相,有时二相,出身宦官的为中丞相,赵高筒子曾经担任过此职。
汉初大概是宰相最威风的时代,宰相威权之重,直逼至尊,宰相和至尊同时接受百官朝拜。但是好景不长,盛极而衰,相权在武帝时候遭到重大削弱。原因,有前人认为是武帝要削弱相权,因为相权威胁到了皇权云云。我个人认为这理由莫名其妙,当时的丞相田酚为一无能之徒,汉武雄才大略,怎么可能会认为相权威胁到了皇权。恐怕是汉武认为宰相无能,不足与之共同决策国事。汉武通过尚书台这一部门,绕过宰相,直接决策国事。这样,宰相就失去了议政参政的权力,也就是说,宰相的权限受到了侵吞。但很难说尚书台分享了相权,因为汉武年间,谁知道尚书台的哪个兄弟?只能说皇权侵占了部分相权,但是此时宰相仍然并未失去百官首长的身份,也并未失去督导百官的权限,所以汉武时期的宰相并不是传说中的架子。
实在(573732353) 22:19:10
汉武死后,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秉政,但是能说霍光是宰相吗?套用一句张居正的话:某非相也,乃摄也。宰相仍然是田千秋,废皇帝的时候,仍然需要田千秋领衔上奏。
另外,附属说一下,汉武帝对宰相制度的破坏,我感觉没有史家说的那么严重,因为相权从根本来说,是从皇权派生出来的,皇帝和宰相,权限本来分的就不是非常清晰,碰到强势的皇帝,自然宰相的权限就削弱了。
但是霍光不一样,霍光不是宰相,理论上来讲,他地位还要低于宰相,他凭什么指挥宰相?霍光只好逐渐加重尚书台的权势,后代外戚摄政成为惯例,有样学样,我们自然看到尚书台的权势一日日加重,值得一提的是,西汉时惯称三公九卿制度,三公都是宰相。实际上,三公中的太尉不常设,其实只有丞相和御史大夫常设。人称二府,所以并不是只有宋朝才有二府。
到了东汉时代,汉光武感觉三司括弧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括弧的大字很不爽,就把大字给去了,然后我们光武帝也是精力很充沛的皇帝,同时,也喜欢事必躬亲之类的,于是有文件精神就靠尚书台来直接下达了,当时人们说什么事归台阁,三公备位而已,可见领导一旦喜欢事必躬亲了,助手就变成废柴了,秘书就变成香饽饽了,
按照这个规律,我们可以一直往下看,秘书们一旦被领导看重,职位一提再提,那就是百官之长了,再加上他与领导经常相处,可以互相讨论大事,那就变成真宰相。
所以魏晋南北朝时代,尚书台权势逐渐加重以后,手握尚书台的长官,录尚书事就变成了真宰相了,但是皇帝还是需要秘书的啊,于是中书按照这个循环也起来了。于是在南北朝时期,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逐渐成形。
实在(573732353) 22:19:21
隋文帝杨坚一统天下,就建立了三省制度,三省长官都是名正言顺的宰相。其实尚书省主管执行,所谓县官不如现管,所以尚书令权势最大。中书省就是领导秘书,拟招之类的,这个与领导最亲近的,门下省主管封驳,审批文件,看看通过不通过,貌似权力极大,即使就是个橡皮图章。
这制度一直到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加重门下省的权势,才有所改观。但是李世民同志玄武门夺权,旧的官僚无法去掉,尸位素餐,新的牛人无法安排当宰相。李世民创造性的采取了一种办法,把真宰相们架空,一方面,老家伙你们反正为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一些琐事就不用麻烦你们了。用参议得失,参议朝政之类乱七八糟的名目,使一些土豆番薯之类的小官获得了宰相的实权“参政议政。一直等尸位素餐的老家伙完蛋,这些参议得失之类的筒子才转正。这才是真正的三省六部。
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