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的炎的预防和处理PPT.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静脉的炎的预防和处理PPT

输液性静脉炎 ——观察及处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而静脉炎则是静脉输液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静脉炎的发生即增加了病人痛苦,同时也不利于病人的恢复。 静脉输液并发症: 21%的外周静脉输液病人都会发生不同的并发症: 62% 皮下血肿 27% 药物外渗 6% 静脉破裂损伤 2% 留置管道脱落 2% 表浅静脉炎 0.5% 静脉渗血 0.5% 局部过敏反应 定义: 静脉炎是由于长期输人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 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或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 导致局部静脉感染。 静脉壁分为内膜、中膜及外膜三层,其中内膜由扁平上皮构成,形成光滑面便于血液流动及防止血液成分附着,同时构成通透屏障。一旦内膜细胞受到损伤,即可导致以下病理生理反应:1、内皮下组织暴露,启动内源性凝血机制;2、血管壁通透屏障破坏,血液成分渗入周围组织;3、炎性介质释放,进一步增加局部血管通透性,炎症细胞聚集。 分类: 机械性静脉炎   B.化学性静脉炎   C.感染性静脉炎 D.血栓性静脉炎 机械性静脉炎 定义: 在静脉导管穿刺、留置、使用及维护过程中,穿刺针、导入鞘或静脉导管等装置对静脉壁的机械性刺激所致的无菌性炎症称为机械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可以发生在从穿刺置管到导管拔出的任何时候。 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行存在红、肿、热、痛等症状,局部硬解。 危险因素: 1、穿刺部位 2、导管直径 3、导管材质:据报道,同聚四氟乙烯材质的静脉留置针相比,聚尿烷静脉留置针导致的机械性静脉炎降低了30%。而相对中心静脉导管而言,目前最常见的材质为硅胶和聚氨酯两种。这两种材质各有其优缺点:硅胶导管质软,对静脉壁刺激相对较小,但正因为太软故而导管壁相对较厚;而聚氨酯导管则质地较硬,导管对静脉的机械性刺激大于硅胶导管,而其优点则是管壁较薄、管腔大、液体流速快。 4、机体出现排异反应 5,、穿刺技术 6、导管固定及维护 7、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留着时间越长,发生风险越大,72~96小时更换留置针,中心静脉置管7天到6个月。 预防: 1、置管前,评估患者血管 2、评估穿刺部位 3、合理选择导管型号 4、导管材质 5、提高置管人员穿刺技巧,尽可能一针见血,送管动作轻柔,速度缓慢,减轻对血管内皮的机械性损伤。 6、妥善固定导管,避免导管在血管内滑动对血管膜的损伤。 7、导管置入后可预防性在穿刺侧上方用湿毛巾冷、热交替敷,当天3~4次,每次30分钟,可以有效的避免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处理 1.抬高患肢(高于心脏平面),促进静脉回流,避免过度活动。 2.肿胀部位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加频谱烤灯,每天两次,每次20~40分钟。 3.外涂喜疗妥软膏、地塞米松软膏。 4.50%葡萄糖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留置针所致静脉炎:50%葡萄糖湿敷在皮肤表面呈高浓度渗透性液体,而体内水分处于低渗状态,水分由低浓度体内向高浓度体外渗透,达到消除水肿及消炎的目的。红外线照射改善血管壁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减少充血和水肿,具有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循环的作用。 5.可选择中药制剂(水晶丹湿热敷,每天一次)。 5.若症状2~3天无缓解甚至加重,应考虑拔管。 化学性静脉炎 化学性静脉炎是由输注液体损伤静脉内膜上皮细胞所致。输注液体渗透压过高、浓度及酸碱度过高,输入刺激性药物,大量微粒污染的液体,以及输注速度过快等均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化学性静脉炎,化学性性静脉炎多发生于经外周静脉尤其小静脉输液时,如钢针及静脉留着针等。小静脉管腔小、血液流速慢,刺激性液体无法快速有效稀释,对静脉壁内皮细胞的刺激损伤剧烈而持久,通常离静脉导管越近,炎症越明显,疼痛为主要及首发症状,随后可能出现红肿、局部发热等,输液停止后症状多可自行缓解。 危险因素 1.静脉直径与输注速度:小静脉血液流速慢、压力低,无法承受快输输液,且对药物稀释有限。在快输输液时,静脉内压力骤然增加,可造成局部微循环内毛细血管压增高,血液成分透过血管壁想组织间隙转移,表现为局部疼痛及水肿。 2、液体浓度与渗透压:正常血浆渗透压为280~310mOsm/L,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晶体渗透压维持着细胞内外水平衡,如输入液体渗透压过高,将导致血管上皮细胞脱水,细胞连接间隙扩大,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想组织间隙转移。根据渗透压,可将液体分为高度危险(>600mOsm/L)、中度危险(400~600mOsm/L)及低度危险(<400mOsm/L)。渗透压>600mOsm/L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 3.液体酸碱度:正常血液PH值为7.35~7.45.输入液体PH<7.0为酸性,PH<5.0为强酸性,PH>9.0为强碱性。PH值在6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