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在电厂中的应用与监督.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属材料在电厂中的应用与监督

目 录 一、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USC机组就是通过提高火电机组锅炉的蒸汽温度、压力参数来提高机组效率的。温度参数对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而提高蒸汽参数遇到的关键问题是金属材料的耐高温、高压及焊接和热处理问题。 我国正在建设的USC机组大量采用的新型铁素体耐热钢为SA213-T23、T91、T92;SA335-P91、P92、P122;新型奥氏体耐热钢为SA213M-S30432(SUPER304H)、TP310HCbN(HR3C)。SC/USC锅炉承压部件用钢选择如下表所示 焊接质量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如: (1)由于USC锅炉本体焊缝位置设计不合理,在安装过程中遇到大量“镜面焊”焊口,给锅炉安全运行带来很大的隐患。 (2)USC锅炉过热器出口蒸汽管道和炉外主蒸汽管道选材不同,造成不合理的异种钢焊缝,给安全运行带来质量隐患。 (3) USC锅炉水冷壁T23钢管泄漏。 (4)USC锅炉大直径厚壁集箱焊缝产生裂纹。 (5)由于锅炉制造过程中所执行的焊接工艺规范、质保体系不严格所造成的焊接质量隐患。 (6)锅炉制造厂对分包商质量失控所造成的质量隐患。 (7)安装施工单位对焊接工艺评定执行不严所造成的焊接质量问题。 (8)安装施工单位不合理地使用焊缝检验一次合格率所造成的焊接质量问题 (9)由于安装施工单位热处理控温不准确而造成的焊接质量问题。 (10)安装施工单位对分包商质量失控、人员资质控制不严所造成的焊接质量问题。 台电5号锅炉标高54m处炉管泄漏,检查发现低温过热器中组(标高54m)前侧 根据裂口的形貌和金相组织特征分析,导致低温过热器弯管处背弧面开裂的主要原因是管子外表面存在比较严重的缺陷,如划痕或线性缺陷,经拉拔弯制加工后原始划痕扩展,在运行压力及冷热交变应力作用下致使开裂,导致提前失效,最后发生泄漏。 六、焊接与检验 六、焊接与检验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6,5 7 7,5 8 8,5 9 9,5 10 10,5 11 11,5 12 12,5 13 13,5 时间 0 200 400 600 800 1000 温度 [℃] 250-300℃ 760℃ 加热速度 80-120℃/h 冷却速度 100-150℃/h 400℃ 正静止空气中冷却 + 0 - 10 6- 8 h 缓冷 60-80℃ 焊接与去氢后必须冷却到 80-60℃ 预热 焊接与去氢 如处理曲线: 六、焊接与检验 六、焊接与检验 六、焊接与检验 六、焊接与检验 六、焊接与检验 事故分析 金相分析 光谱分析 六、焊接与检验 12Cr1MoV金相组织:铁素体+珠光体,晶粒度6.5级,组织正常现象 六、焊接与检验 金属材料在电厂中的应用与监督 神华国华台电:李晓东 2010年11月18日 一、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二、SC与USC 机组金属材料应用 三、金属材料典型事故 四、管道加工流程 五、新型铁素体和奥氏体材料应用 六、焊接与检验 一、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我国电力工业已经有12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1879年在中国第一次使用电能,1882年创办第一个火电厂,到1949年末,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为184.86万kW,列世界第21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力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到1980年底达到6500万kW,1987年达到1亿kW,1995年达到2亿kW,2000年达到3亿kW,2005年达到5.17亿kW,2006年达到6.22亿kW,2007年达到7.13亿kW,2008年达到7.9亿kW。2009年末全国装机容量已达8.7407亿kW。 2006~2009年连续4年,年装机容量为8000万~11000万kW,打破了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创造的年装机容量4700万kW的世界纪录。 一、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一、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006年是中国电力发展史上最辉煌的年份之一。全年投产超临界600MW机组26台,超超临界1000MW机组3台,这标志着我国电站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火电单机容量、蒸汽参数、环保技术等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从全国电力装机总容量和年发电量看,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电力大国。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人均电力只有0.6kW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水平,而且离中等发达国家人均1kW的水平,也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发展仍然是电力工业首要的和长期的任务。 我国电力工业取得的显著成就,离不开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国产化程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