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等几何讲义 第二章射影平面____§1 扩大仿射平面
第二章 射影平面____§1. 扩大仿射平面 1.中心射影 §1. 扩大仿射平面 中心射影具有性质: 1. 将点变成点; 2. 将直线变成直线; 3. 保持点与直线的结合关系. 这是平行射影也具有的性质. 但中心射影不保持平行性,这与平行射影不同!(如图) §1. 扩大仿射平面 另外,中心射影不是双射.(如上图中的点 M;再如下图中,直线间的中心射影下,点 P 无对应点) §1. 扩大仿射平面 无穷远元素的坐标表示 §1. 扩大仿射平面 §1. 扩大仿射平面 §1. 扩大仿射平面 §1. 扩大仿射平面 §1. 扩大仿射平面 §1. 扩大仿射平面 §1. 扩大仿射平面 §1. 扩大仿射平面 §2. 射影平面 §2. 射影平面 §2. 射影平面 §2. 射影平面 §2. 射影平面 §2. 射影平面 §2. 射影平面 §2. 射影平面 §2. 射影平面 §2. 射影平面 §2. 射影平面 §2. 射影平面 §2. 射影平面 §2. 射影平面 §2. 射影平面 §2. 射影平面 §2. 射影平面 §2. 射影平面 §2. 射影平面 §2. 射影平面 §2. 射影平面 §2. 射影平面 §2. 射影平面 §2. 射影平面 §2. 射影平面 §2. 射影平面 §2. 射影平面 §2. 射影平面 §2. 射影平面 证明:因三高线a?d,b?e,c?f 共点于o, 故三点形 abc 与 def 的对应顶点连线共点于o. 所以,它们的对应边交点(b?c)?(e?f ),(c?a)?(f?d),(a?b)?(d?e)共线. 例4 证明:任意四边形各对对边中点的连线及两对角线中点连线相交于一点. §2. 射影平面 §2. 射影平面 例6 二维射影几何可以用非齐次坐标研究吗?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射影平面是由仿射平面添加了无穷多个点(无穷远点)而得的,这些新点无非齐次坐标. §3. 交比与调和共轭 §3. 交比与调和共轭 §3. 交比与调和共轭 §3. 交比与调和共轭 §3. 交比与调和共轭 §3. 交比与调和共轭 §3. 交比与调和共轭 §3. 交比与调和共轭 §3. 交比与调和共轭 §3. 交比与调和共轭 §3. 交比与调和共轭 §3. 交比与调和共轭 §3. 交比与调和共轭 §3. 交比与调和共轭 §3. 交比与调和共轭 §3. 交比与调和共轭 §3. 交比与调和共轭 §3. 交比与调和共轭 §3. 交比与调和共轭 §3. 交比与调和共轭 §3. 交比与调和共轭 §3. 交比与调和共轭 §3. 交比与调和共轭 §3. 交比与调和共轭 §3. 交比与调和共轭 §3. 交比与调和共轭 §3. 交比与调和共轭 §3. 交比与调和共轭 §3. 交比与调和共轭 §3. 交比与调和共轭 §4. 对偶原理 §4. 对偶原理 §4. 对偶原理 §4. 对偶原理 §4. 对偶原理 §4. 对偶原理 §4. 对偶原理 §4. 对偶原理 §4. 对偶原理 §4. 对偶原理 §4. 对偶原理 §4. 对偶原理 §4. 对偶原理 §4. 对偶原理 §4. 对偶原理 §4. 对偶原理 §4. 对偶原理 §4. 对偶原理 §4. 对偶原理 §4. 对偶原理 §4. 对偶原理 §4. 对偶原理 §4. 对偶原理 §4. 对偶原理 x e o(1) o(2) o(3) e(1) x(1) x(3) x(2) e(2) e(3) 定理3 在射影坐标系? ? [o(1), o(2), o(3); e]下,点 x 的坐标(x1, x2, x3)与交比有以下关系: (o(1)o(3); e(2)x(2)) ? x1/x3; (o(2)o(3); e(1)x(1)) ? x2/x3; (o(1)o(2); e(3)x(3)) ? x1/x2. 证明:如图,可计算得 x(2)(x1, 0, x3), e(2)(1, 0, 1), 故 (e(2)) ? (o(1)) ? (o(3)), (x(2)) ? x1(o(1)) ? x3(o(3)), 所以, (o(1) o(3); e(2) x(2)) ? x1/ x3. 其余同理可证. 4. 交比的性质及分组 对于共线四点1、2、3、4,可证明下述性质: 性质1. (34; 12) ? (12; 34); 性质2. (21; 43) ? (12; 34); 性质3. (21; 34) ? 1/(12; 34) ? (12; 43) ; 性质4. (13; 24) ? 1 ? (12; 34). 证明:只证性质4,其余类似. 因四点不同,可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