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色谱-TLC
2018-1-2
1
第七章 色谱法
薄 层 色 谱 法
2018-1-2
2
概 述
1938年俄国人首先实现了在氧化铝薄层上分离一种天然药物。1965年德国化学家出版了“薄层色谱法”一书,推动了这一技术的发展。
因TLC法设备简单,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结果直观,很快被用作定性和半定量的方法。
70年代中后期发展了高效薄层色谱。80年代以后发展了薄层色谱光密度扫描仪,和各步操作的仪器化,并实现了计算机化。
2018-1-2
3
薄层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的差别(特点)
固定相和流动相
TLC——流动相流动靠毛细作用力,流动相选择较少受限制,固定相不用再生。而 HPLC是在封闭的系统内,流动相流量靠泵控制,溶剂选择受检测器限制,固定相需再生。
样品处理
TLC要求没有HPLC严格。
2018-1-2
4
色谱分离
TLC可同时分离多个样品,并可采用相同或不同溶剂进行同向或双相多次展开,通常采用正相色谱,色谱后衍生化方便。
HPLC一次只能分离一个样品,通常采用反相色谱,色谱后衍生化受限制。
对污染物抗受力强
TLC——颗粒物质、腐蚀性物质、不可逆吸附物质均无影响。
HPLC—— 颗粒物质、腐蚀性物质、不可逆吸附物质均有大的影响。
2018-1-2
5
薄层色谱系统
薄层板
未改性固定相
硅胶—为使用最广泛的薄层材料
氧化铝—有碱性、中性、酸性
硅藻土—为化学中性吸附剂
纤维素—天然多糖类
聚酰胺—为特殊类型有机薄层材料,对能形成氢键的物质有特别的选择性。
2018-1-2
6
表面改性固定相
疏水改性硅胶——化学键合烷基
亲水改性硅胶——引入氨基、氰基、二羟基等,薄层板极性介于极性吸附剂和疏水改性剂之间(极性次序:硅胶﹥氨基﹥氰基﹥二羟基﹥ 反相)。
表面改性纤维素——乙酰化纤维素
药典收载的固定相有:硅胶类、硅藻土类、氧化铝类、微晶纤维素类等。颗粒直径一般要求10 – 40 um。
2018-1-2
8
有机黏结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淀粉、聚乙烯醇、高分子聚合物等。其特点是薄层强度高、使用方便,但不能用浓硫酸作显色剂。
荧光黏结剂——在吸附剂中添加某种荧光指示剂,常用的荧光指示剂
在254nm紫外光下发蓝色荧光的有钠荧光素、硫化镉、阴极绿等。
在366nm有荧光的指示剂如彩蓝等。
含有荧光指示剂的商品吸附剂以“F”表示,并以下标注明其激发光波长。例 硅胶HF254
2018-1-2
9
薄层板涂铺要求:均匀、平整、无气泡引起的凹坑和龟裂。例:
硅胶板(粒度10 ~40um)
硅胶G——将硅胶置研钵中,加入少量水,研磨均匀,至无结块和气泡,再加入比例量的水(一般为1份固定相与3份水),迅速研磨均匀,立即涂铺。
硅胶或硅胶G ——以CMC为黏合剂。配制0.2% ~ 0.7%CMC水溶液,放置过夜,使悬浮的纤维沉降,取上层用来配制吸附剂匀浆。
2018-1-2
10
反相薄层板制备——以不同链长的 正构烷烃为固定液, 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溶液(如5%硅酮油乙醚溶液), 浸渍硅胶板。
薄层板活化
涂布后的薄层先在室温下阴干,在使用前置适当温度烘烤一定时间进行活化,然后置干燥器中备用。不同薄层活化条件略有不同,如:
硅胶 110℃ 1h
氧化铝 110℃ 30min
2018-1-2
11
铺层(湿法和干法)
湿法铺层条件及方法
类别
吸附剂∶水
粘合剂
活化
硅胶G
硅胶H
氧化铝G
氧化铝-淀粉
硅胶
硅胶-淀粉
硅藻土
纤维素
聚酰胺
1∶2~3
1 ∶2~3
1 ∶2
1 ∶2
1 ∶2
1 ∶2
1 ∶2
1 ∶5
溶于5%甲酸,
加70%乙醇
不加
加
不加
不加
加0.7%CMC
不加
不加
不加
不加
110℃,0.5h以上
110 ℃,0.5h以上
250 ℃,4h以上(II)
150 ℃,4h(II~III)
110 ℃,0.5h
110 ℃,0.5h
105 ℃,0.5h
105 ℃,0.5h
105 ℃,0.5h
80 ℃,15min
2018-1-2
12
点样
要求配制样品的溶剂高度挥发性和尽可能非极性,否则易使斑点扩展。
采用多次点加法,第二次点加时应待前一次点加的溶剂挥发后再进行。
点样量应适中,过载会引起斑点拖尾,分离度变差,以最小检测量的几倍~几十倍为宜。
手工点样工具:定容玻璃毛细管(1 –5ul),微量注射器。
2018-1-2
13
自动点样
Limomat IV 喷样仪——样品溶液通过气流成雾状喷向薄层,移动板台,使在薄层上流下样品条带。
特点:适合于大量稀样品溶液的喷加;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