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红外线感测器基本工作原理与结构考量.PDF
第二章 紅外線感測器基本工作原理與結構考量
如圖 (2.1) ,通常以表面微加工技術製作的熱型紅外線感測器
(microbolometer)會包含兩個主要部分,一為熱輻射吸收層,另一為
支撐此吸收層之浮板結構。因此 ,熱型紅外線感測器的基本工作原
理,可分為以下三個步驟:
(1)光子訊號轉換成熱輻射流訊號,射向紅外線感測元件。
(2)熱輻射流被感測層的熱敏阻材料吸收後,材料產生溫差,進而改
變熱敏阻材料之電阻值。
(3)最後在懸浮薄板良好絕熱性的配合下,將 此差值轉換成可利用之
電訊號。
圖 (2.1) 表面微加工技術製作之紅外線感測器示意圖
雖然,本論文只對熱型紅外線感測器最關鍵元件-懸浮薄板結構
層做製程模擬與實做,但是懸浮薄板的形狀、尺寸、以及材質等規
10
格,仍需藉由不同之熱、電分析找到設計方向,因此,以下就先從
紅外線感測器整體架構切入,進行各種相關探討。
2.1 熱分析
當紅外線感測元件在穩態情形下操作時,假設元件所吸收之熱
輻射功率是 Φ Φ ej ωt (Φ 為其振幅) ,一部分為浮板吸收,使溫度上
0 0
升 ∆T ,其他則分別由固體熱導(浮板與基板間的支腳) 、氣體熱導及
輻射方式散失。因此,動態熱平衡方程式可如下表示為 [11] :
d ∆T
C + G ∆T εΦ
dt (2.1)
其中 C和 G 分別為感測元件的熱容與總熱導,ε 為感測薄膜的發射
率(emissivity) 。當起始條件t =0 ,∆T =0時,即可解得溫度響應:
εΦ
∆T 0
2 2 1/ 2 (2.2)
G (1+ω τ )
其中 τ = C/G ,為熱時間常數(thermal time constant) 。
所以,若將元件應用於高靈敏度、需快速反應 (high speed)之軍
事要求上,必須降低 τ值即提高熱導、降低熱容( ) ;但如果元件是應
用在需要高解析度 (high resolution)的儀器上,則必須提升 ∆T值,這
意謂熱容和熱導都需要降低,其 具體的做法為:將感測結構層製作
11
成懸浮薄板狀,使薄板下方產生一隔熱空腔體(cavity) ,而連接此懸
浮薄板和基板間的支腳結構則是越細、越長愈佳。
2.2 電訊號分析
紅外線感測器的性能最主要以電壓響應 (voltage responsivity)和
偵測度 (detectivity)來判別,而偵測度又往往受限於干擾雜訊;所以
在本節將先推導電壓響應數學表示式,在下一節則探討雜訊相關數
學式與元件偵測度。如下圖(2.2)所示,為一個簡單的訊號讀取電路
[20,24,26] :
圖 (2.2) 訊號讀取電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