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固两相流瞬态传热的混沌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固两相流瞬态传热的混沌研究

第 18 卷第 4 期 1998 年 7 月 中 国 电 机 工 程 学 报 P ro ceed ing s o f th e C SE E V o l. 18 N o. 4 J u ly 1998 气固两相流瞬态传热的混沌研究 陈亚非 高 翔 骆仲泱 周劲松 倪明江 岑可法 (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系 提 要 利用瞬态热流计及桥式电路检测技术在电加热 杭州 310027) 试验装置及方法 本试验在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多功能传热试验台上 2 圆管上对气固两相流传热过程中的瞬态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 研究, 在此基础上利用混沌理论对气固两相流传热的内在规 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并进一步引入 K 熵的概念对气固两相 流传热系统的混沌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传热信号 频率主要在 10H z 以下, 具有宽带频谱特性; 固体颗粒浓度增 加将使频带范围大、K 熵提高、关联维数增大、系统混沌程度 提高, 并且传热系数也随关联维数、K 熵及系统混沌程度的增 加而增加; 固体颗粒浓度增加还将使传热系数脉动幅度和频 率提高。计算表明关联维数在 018~ 215 之间。 进行。试验系统如图 1 所示。 关键词 锅炉系统 传热 两相流动 混沌理论 前言 气固两相流横掠圆管传热是一种在燃烧及换热设备运行 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在传热过程中, 固体颗粒改变了气流原有 的传热特性。因此, 气固两相流传热规律的研究对于锅炉系统 内换热设备的正确设计、制造及运行非常重要。如果气固两相 流传热系数选择不当, 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 而且还会影 响到锅炉等工业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迄今为止许多 研究者1 ~ 3 曾对气固两相流横掠圆管的传热进行研究, 但他 们的研究工作在相当大程度上局限于流化床锅炉床内的传热 过程, 由于流化床床内固体颗粒浓度的确定具有一定难度, 因 此给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于其它类型的工业装置带来了困难。 并且到目前为止, 大量的气固两相流传热试验研究尚停留于 稳态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虽然稳态试验能较好地反映出气固 两相流传热过程的基本规律, 但是单纯依靠稳态试验要在多 相流传热机理上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尚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我 们利用桥式电路检测技术和瞬态热流计在电加热圆管上对传 热过程中的瞬态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进 一步利用混沌理论对气固两相流传热的内在规律进行了分析 探讨, 探索了系统混沌程度与传热系数间的内在联系, 将系统 混沌程度这一微观现象与传热系数这一宏观现象有机联系起 来, 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多相流传热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 1 图 1 试验装置系统图 F ig. 1 D iagram of exper im en t sy stem 在试验中, 常温空气由鼓风机送入 200×200mm 管道中, 风量用档板调节, 并由进口处翼形测速装置测量。固体物粒由 给料机在文丘里管喉口处加入与气流混和。为使颗粒在进入 传热管束区能与气流充分混和并达到足够的运动速度, 在固 体颗粒加入点与传热区之间设置 315m 的稳定段。 根据计 算1 , 经此稳定段可使粒度小于 500Λm 的颗粒加速至气流速 度的 90% 以上, 基本达到粒子稳定的速度。含尘气流离开传 热区后, 进入旋风分离器除尘, 然后由引风机排出。根据传热 管束布置的需要, 传热区及前置管道尺寸定为 200×300mm 。 在单管瞬态传热试验中, 在传热区内布置瞬态热流计, 其管径 为 32mm 。图 2 为其具体结构图。在管束传热试验过程中, 在 传热区内分别布置五排错列管束 ( 见图 1) , 管排的 S 1 ?d 和 S 2 ?d 均为 215。在全部管束中只有测试位置的圆管采用瞬态 热流计, 其余位置均用 5 32 钢管替代。 瞬态热流计中的传热 探头由微晶玻璃镀镍膜实现。该传热探头具有较好的响应特 性, 其信号由数据采集器和 PC 机自动巡回采集。试验中测量 本文于 1996 年 12 月 2 日收到, 1997 年 7 月 20 日改回。 陈亚非 高 翔 骆仲泱 1973 年生, 博士研究生。 1968 年生, 博士, 副教授。 1962 年生,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图 2 瞬态流计示意图 F ig. 2 D iagram of tran s ien t hea t curren t-m e ter 电路系统框图如图 3 所示。 混沌分析的数学实现 3 311 混沌现象的定性描述 目前对系统中混沌现象已经可以通过数学方法从一种观 测值的时间序列中重建一个多维吸引子来获得描述, 所重建 的吸引子保留了原来系统的基本动力特性。在数学方法中由 T ak ens 等人提出并不断得到完善发展的嵌入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