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吕廷杰教授
吕廷杰教授
跨世纪的人才 跨世纪的精彩———吕廷杰教授的故事
作者:赵欣艳
他喜欢数学,因此治学严谨;
他钟情于德沃夏克的音乐作品,因此情趣丰富、平易近人;
他热爱教师工作,因此在他身上体现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人格操守。
他常说:教师是天底下最伟大的职业,音乐与数学又是人类期盼与外星人沟通的语言,我愿用音乐般的语言与大家交流,我愿以数理逻辑与大家共同探索对未来的认知。
他就是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吕廷杰教授。
第一乐章:序曲
吕廷杰1955年出生于北京,与许多同龄人一样,他有着相当丰富的阅历。1970年随父母支援三线建设到过甘肃,高中毕业后曾经在甘肃的农村插队锻炼,又在戈壁滩上的地质队工作了三年半,1978年,他考取了北京邮电学院。从艰苦环境中走出来的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通过刻苦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吕廷杰留校任教后主要从事“通信管理工程与信息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学科领域涉及系统工程、通信网以及电子商务等诸多方面。目前,他担任着中国通信学会会士,该学会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运筹学会理事,该学会排队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互联网学会高级顾问;国家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推介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北京运筹学会副理事长和北京高教学会管理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社会学术兼职。
看到上面这一大串社会兼职的头衔,您定会理解吕老师时间的宝贵,加之是要写他自己,因此约了很久,我们才在深秋的一个周末找到了他。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此时,吕老师刚刚结束了将近两年的第22届万国邮联大会主席助理的工作,带着赞誉回到北邮。他热情地招呼我们就坐,这时我们注意到书桌上摆放着一本题为《廿世纪人类文化遗产》的书,这是一本关于音乐方面的书,于是,我们的话题就从这里展开了。
原来,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吕廷杰在念小学的时候就被选拔到北京市少年宫学习小提琴。从此,音乐就成了他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977年恢复高考时,多才多艺的他原本打算报考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但是,由于需要自费从工作地甘肃玉门到近2000公里以外的西安去参加艺术类院校的考试,因此,只好忍痛放弃,并转而参加了1978年理工类院校的高考。当提及此事,我们看到吕老师眉宇间流露出来的一丝丝遗憾。
值得欣慰的是,吕廷杰教授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着一部自强不息的乐章。这部乐章虽不像交响乐那样波澜壮阔、令人荡气回肠,但却有着协奏曲般的和谐,小夜曲般的诗境,奏鸣曲般的真情流露,狂想曲般的活力和幻想曲般的憧憬。这是一部尚未完成的畅想曲,他是吕廷杰教授聪明才智与辛勤劳动的结晶。
第二乐章:主题变奏
1973年,18岁的吕廷杰高中毕业后来到甘肃省天水地区武山县的一个山村插队锻炼。在插队期间,他荣幸地被选派到所在公社一所小学的附设初中班担任民办教师。当第一次走进那简陋低矮的教室时,由于光线昏暗,加上紧张,他差一点被讲台绊倒。这似乎在提醒他,登上这个人生台阶的不同寻常。
山区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连吃水也要走几里山路去挑。但是,自从当了老师,总是有人默默地给他的水缸挑满水;每次家访时,好客的主人总是端上年节才得一见的手擀面,盛情款待。此情此景,给初踏人生之旅的吕老师在艰苦的环境中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然而最使他难以忘怀的,还是下面这样一段对话。
有一天,他问班上一个比自己当时年龄还大的学生,每天下课回家后干些什么。那个学生说:“放羊。”“放羊为了什么呢?”学生说:“卖钱。”“有了钱干什么呢?”“攒钱娶媳妇。”“娶了媳妇呢?”吕老师接着问。“生娃。”“那你想让娃娃将来干什么呢?”“放羊!”回答依然朴实、憨厚。
这就是一个山里娃的思想轨迹,它使吕老师深受触动,也使他陷入了长久的思考。他突然彻悟到,我不能离开学校,因为我需要思考,只有在思考中我才能长大。尽管那时他还不太懂得教育兴国的深刻含义,但是,吕老师发誓要用知识来开启学生们闭锁的心灵,他从此与人民教师这一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4年冬,当吕老师被招工到地质队工作时,学生们和乡亲们依依不舍地送了他一程又一程。后来他再没有回过那个山村,然而,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熟悉的校舍和学生们淳朴的笑脸却永远地凝固在了他的脑海中。
1976年“四人帮”倒台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喜度玉门关,要恢复高考了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不胫而走。为了上大学、圆做一名人民教师的梦,吕廷杰做出了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抉择。 1978年秋,在阔别了8年后,踌躇满志的他踏上了漫长的行程,列车奔驰着飞向他出生和向往的地方———祖国的首都北京。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黄土高原,浮想联翩的他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一首西北民歌中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