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肃阳山超大型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甘肃阳山超大型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毛世东,余金元,李建忠,南争路(武警黄金第十二支队,成都610036)摘要:秦岭造山带是中生代华北和扬子大陆碰撞形成的造山带,甘肃阳山超大型金矿是秦岭造山带内储量最大、代表性最强的金矿床,也是中国最大的金矿床之一。本文对阳山金矿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总结表明,阳山金矿矿体形成受断裂构造控制;主要赋存在泥盆系三河口群泥质、粉砂质千枚岩内,部分矿体赋存在花岗斑岩内或两侧;主要的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和毒砂;流体包裹体和C、H、O、S、Sr、Pb同位素研究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源自变质热液或地层改造热液;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泥盆系三河口群和碧口群。阳山金矿矿化作用时间为190Ma左右,滞后花岗斑岩岩浆侵位时间约30Ma,排除了金成矿与晚三叠世的花岗岩浆作用有关的可能。阳山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类似于卡林型金矿,成矿流体则具造山型矿床特征,总体上属造山型向卡林型金矿过渡性质的类卡林型金矿床。由于阳山金矿的矿化时间与西秦岭陆陆碰撞和大规模流体成矿事件相一致,因此阳山金矿是陆陆碰撞体制下流体演化和成矿作用形成的卡林-类卡林型金矿的代表。关键词:超大型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矿床成因;甘肃阳山秦岭造山带西接祁连、昆仑造山带,东联大别、苏鲁造山带,是中生代华北和扬子大陆碰撞形成的造山带(图1),富含中生代热液金属矿床,包括世界最大的钼矿省(李诺,等.2007,2009;邓小华,等.2008,2009;Maoetal.,2008;Lietal.,2011a,b),中国最大的造山型银多金属成矿省(Chenetal.,2004,2005;祁进平,等.2007;陈衍景,等.2009;Zhangetal.,2009,2011),中国第二大造山型金矿省(陈衍景和富士谷.1992;Maoetal.,2002;祁进平,等.2006;Chenetal.,2009),世界第二大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省(Kerrichetal.,2000;陈衍景,等.2004)。其中,武警黄金第十二支队于1997年发现的甘肃文县阳山金矿现提交金资源量(333+334)已近400t,是秦岭地区储量最大、代表性最强的金矿床(陈衍景,等.2007;YanandLi,2008;郭俊华,等.2009),也是中国最大的金矿床之一。图1秦岭造山带构造格局和矿床分布示意图(陈衍景等,2009)SSK-华北(中朝)克拉通南缘活动带;NQL-北秦岭增生造山带;SQL-南秦岭陆块;NY-扬子北缘活动带(褶冲带)前人研究阳山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年龄和矿床成因,得出了两种对立的成因观点:一部分学者主张矿床与花岗斑岩脉在空间和成因上关系密切,是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甚至是斑岩型(郭俊华,等.2002;齐金忠,等.2003,2005,2006a,2006b;刘伟,等.2003;罗锡明,等.2004;袁士松,等.2008);另一部分学者(杨荣生,等.2006;李晶,等.2007,2008;张复新,等.2007;刘红杰,等.2008;郭俊华,等.2009;毛世东,等.2009,2011;秦艳,周振菊.2009;张莉,等.2009)认为矿化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由变质水-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形成,是造山型和卡林型金矿之间的过渡型,即类卡林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危机矿山项目《秦岭地区金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总结及造山带成矿机制研究》的成果之一,是集体劳动成果作者简介:毛世东(1978-),男,黑龙江宾县人,工程师,从事矿床地质研究工作50甘肃阳山超大型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型,成矿与花岗斑岩脉无关。本文旨在通过对阳山金矿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和C、H、O、S、Sr、Pb同位素组成)的系统总结,进一步探讨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以期为在西秦岭地区寻找和勘查类似矿床提供参考。1大地构造背景秦岭造山带横亘中国大陆腹地,大地构造上联接华北(中朝)和扬子克拉通,是古亚洲构造域与特提斯构造域的转换带(HuangandChen,1987),或者说是古特提斯构造带的最北部(陈衍景,2010;Lietal.,2011a),是认识中国陆区乃至东亚大陆构造和古特提斯洋演化的关键地区。(张国伟,等.2001;Ernst,2008)现今秦岭造山带自北向南包括了华北克拉通南缘(华熊地块)、北秦岭增生带、南秦岭微陆块、扬子克拉通北缘前陆褶冲带(含碧口地块、松潘-甘孜地块北部)等4个二级构造单元,不同构造单元之间均为深大断裂,自北向南分别为三宝断裂、栾川断裂、商丹缝合带、勉略缝合带、龙门山-大巴山断裂。(图1)伴随Columbia超大陆的聚合(Zhaoetal.,2002;Lietal.,2011b),华北和扬子陆块分别发育1.85Ga的克拉通结晶基底。(陈衍景,富士谷.1992;ChenandZh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