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析陶渊明诗文中的鸟意象
简析陶渊明诗文中的鸟意象
高情千古鸟语中——简析陶渊明诗文中的鸟意象
雒晓春
内容摘要:陶渊明的诗文中多次写到鸟,可谓对鸟情有独钟,诗人不仅以鸟自况,更以鸟言志述怀抒情喻理,鸟这一寻常生命,因诗人内心世界的充盈高洁而随之成为蕴涵丰富厚重的意象集合。
关键词:意象;鸟
作者简介:雒晓春(1972-),女,黑龙江省牡丹江人,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从事语文教学研究、古典文学研究。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象依赖于物象而存在,物象经过两方面的加工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这两方面即:“一方面,物象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物象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1]陶渊明的诗文中多次写到鸟,有“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诗品》)桂冠的渊明对鸟情有独钟,渊明不仅以鸟自况,更以鸟言志述怀抒情喻理。鸟这一大自然的寻常生命经过渊明的观察与创造,形成意趣各异蕴藉丰厚的意象集合。
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化身。渊明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但并非世族,所以在门阀森严的社会中受人讥讽,渊明祖、父都曾为官,至渊明,却已经家道衰落。出身名流却非世族,祖上荣耀却家道艰难,这都使他在早期更倾向于儒家的功业思想。“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大济苍生”,拯时救世,象鸟一样展翅高飞,青年的渊明可谓胸怀远志。“发忠孝于君亲,不矫然而祈誉。”(《感士不遇赋》),渊明是深受儒学教养颇怀政治理想期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人,但诗人生逢晋宋之交的乱世,篡夺和杀戮交替的险恶政治,“大伪斯兴”(《感士不遇赋》)、市朝竞趋的浮诈官场,都让“质性自然”(《归去来兮辞》)、“性刚才拙”(《与子俨等疏》)的诗人深深厌恶。“羁鸟恋旧林”(《归园田居》其一),以鸟对“尘网”的挣扎、对山林的眷恋,表现了自己对误入官场的悔悟之意,诗人恬静淡泊的秉性气质也清晰可见。“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表达了诗人对官场之倦怠,十三年里,在仕隐间三度进退终还田园,诗人以鸟的“知还”表现对自己选择的欣慰。诗人更是以《归鸟》一诗给自己进行了一段总结。诗用“比兴”,以鸟喻己,鸟归林后,天性与自然和谐,所以鸟灵动自由、无忧无虑,通过对去林而返、随性悠游的归鸟的歌颂,表现自己的归隐之情,也展现出自己孤高脱俗的情趣与芳洁自由的心志。
诗人也常常借鸟的意象表现自己的主观情意。“鸟哢欢新节,泠风送余善。”(《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一)诗人因母丧而离桓玄幕府之职返回家乡,归耕故里之欣喜在新春时节鸟的婉转啁啾声中次第传递出来。“望云惭高鸟,”(《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渊明四十岁时,出任刘裕的参军。此时诗人对于宦海已经有所经历,知晓仕途奔波与儒家功业理想实现之间的距离很难超越,更何况诗人性情疏淡,又颇受老庄玄风的熏染,本欲息心田园,原无意于再仕,只是生计维艰,又对刘裕尚有幻想,毕竟,一旦归隐,既往的理想将永无实现的可能。于是,诗人抱着随时归隐的态度出仕了。这使诗人的心情时时处于矛盾之中,心中频频回望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作着复返田园的打算,而人却距离任所愈近距故乡田园愈远,面对高空中展翅凌云的自由鸟,诗人自不免怀有心为行役的羞惭之意。“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边雁悲无所,代谢归北乡。”(《杂诗》其十一)春燕依时已返家,高飞恋恋绕屋梁。悲哀大雁无居处,陆续北飞归故乡。诗人既羡慕春燕的快活遂意,又为失意流离的边雁而伤悲。鸟情即是心情,这一组杂诗作于彭泽令任上,这是渊明宦海的最后一段时光,诗人虽心存自然,但“违己交病”(《归去来兮辞》)的感觉越来越强烈,“有志不获骋”(《杂诗》其二),光阴虚度、壮志成空的痛苦屡屡袭来,归隐后,必然遇到“饥冻虽切”(《归去来兮辞》)的未来,在这些矛盾的漩涡中徘徊的诗人正作着艰难的抉择,所以,燕归雁去的自然常景让诗人这样感慨叹息。彷徨之后是坚定的抉择,渊明终于归隐田园,“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其一), 树木掩映,众鸟欢鸣,诗人在此乡间小庐过着亦耕亦读的隐居生活,恬静自适,这份舒畅快乐在众鸟翩飞和诗人对吾庐之“爱”中叠递而出,情感凭依生动的意象,变得具体可感。
在归隐力耕的劳动中,他真实地体会了归田的乐与苦,因之找寻到人生的真谛,鸟这个意象也就常被诗人借以抒写心志,表示对理的解悟。“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其五)夕阳山岚,飞鸟结伴还巢,融身于这样和谐宁静的一派天籁中,诗人忘还俗累,神悠心远,体悟着自然的乐趣和人生的真义。《饮酒》其七也是以鸟的意象兴发诗人“欣于所遇,暂得于己”(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怡然与与觉悟。诗云:“日入群动息,归鸟趣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众生息止,归鸟欢鸣,诗人由此悟真朴自然之理。逯钦立先生曾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