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下滑6% 李宁转型阵痛.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销量下滑6% 李宁转型阵痛

销量下滑6% 李宁转型阵痛 最近半年多来,李宁有限公司(02331.HK)的麻烦不断,订货量下跌、关店传闻满天飞、多次提价遭疑…… 近日,李宁公司用尚未注册的公司生产“新动”品牌产品,又涉嫌虚假宣传。李宁方面对此表示,此公司名为“上海心动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只是因为在衣服的吊牌上将公司之“心”字误打为“新”而引起的误会。 麻烦不止于此。李宁公司在“弱冠”之年不得不面对转型的“阵痛”。 其在去年开始品牌重塑,启用新标识和新口号,在品牌定位上直接叫板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一线企业。但在去年12月,李宁公司宣布2011年二季度订货会结果:订单金额按照批发出货计算较2010年同期下降约6%。 “现在正是阵痛期,想必李宁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著名体育营销专家、太度体育营销集团总裁朱小明如此评述。 换标甩掉“山寨”之名 2010年,李宁公司成立20周年。 这一年的6月30日,李宁亲自带领李永波、王义夫等多次获得世界体育赛事金牌的五大国家队运动员代表,发布了新标识和新口号:以前的“L”型标识更换为“人”字形,据称创意取自李宁原创的“李宁交叉”体操动作。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系主任陈刚教授直言对李宁新标识喜爱,“原有标识形状似松鼠尾巴,稍觉圆润;更换之后,线条更利落,廓形更硬朗,也更加有力度和运动感。” “一切皆有可能”的口号也被“Make the change”代替。 李宁公司2002年提出的“一切皆有可能”口号和相关的系列广告宣传片,曾引得广泛社会共鸣,受到业内众多好评;可是因与阿迪达斯的“没有不可能”口号十分接近,又被指抄袭和“山寨”,可谓毁誉参半。这一次更换口号不由得让人怀疑:李宁公司欲图甩掉“山寨”之名,树立自己的品牌文化。 李宁公司政府及对外公关事务部经理徐瑞坤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原有口号的创意和最终提出都要早于阿迪达斯,所以根本不存在抄袭。或许是由于对方的推广更为得力、社会认知度更高,才给大家留下这种印象。” “换标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主要是对国际化战略的主动调整。”李宁公司市场总监方世伟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几年之前,在法国一时装发布会上,他首先向李宁提出这一建议。“李总很赞同,回来就开始研究。” 对于换标,李宁公司内部有不同声音,甚至出现很大分歧,且不同部门也态度迥异。“鞋产品设计部门是最愿意接受Logo改变的,因为Logo在鞋帮上能起到结构性支撑作用;而销售系统因担心经销商和用户不能接受,最为反对。”当时,方世伟直面公司总裁张志勇,“换标识无需众人决定,只要两个人定夺即可――李宁和你。” 最终促成此举的是来自市场的反应。李宁公司曾对10000名用户进行相关问卷调查。“李总最后拍板:只要有30%的用户赞成更标就实行。最后,调查结果显示是:只有35%的用户反对换标。”方世伟说,“如此,换标才得以实施。” 涨价市场反应冷淡 毫无疑问,更换口号、标识,昭示着李宁品牌重塑的憧憬。 新口号“Make the change”推出只有英文版,其中文翻译并没有得到同力宣传。由此,李宁的国际化野心也可见一斑。 在去年6月的那场发布会的门口,“90后李宁”几个大字特别引人瞩目。李宁公司目标明显,将主要用户群体直指“90后”的年轻一代。随后,以“90后”为主题的广告频繁见诸媒体。可“90后”对李宁的主动示好并不热情,尤其对林志玲代言李宁健身系列颇有抵触,“‘90后’李宁启用‘70后’的志玲姐姐代言,会不会显得审美疲劳?” 专注于“90后”群体,李宁有着自己的苦衷。2006-2007年,李宁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李宁品牌实际消费人群与目标消费人群相比,有了一定偏移,即整体年龄偏大,近35-40岁的人群超过50%。 “李宁品牌重塑之际,强调年轻、时尚,这无可厚非。可直接定位于90后,让人不可理解。并且实际上,‘90后’不会是李宁的用户主体。”朱小明对李宁公司此举有不同的意见。李宁创立时间已有21年之久,已形成了跨越多个年龄段的消费群体,过分强调消费者的年龄段,不利于维护原有的品牌追随者,“所以不宜突出专为90后打造”。 就此,徐瑞坤解释,这是来自发布会召开时李宁的一句玩笑话,“当时,李总说,李宁的品牌也是创立于20世纪90年代,这么算也是90后。”她向时代周报记者多次重申,“我们不是抛弃‘70后’ 和‘80后’,只是希望‘90后’对李宁的认知度能提高。在感情上来讲,公司对老消费者的感情更为深厚。” 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的李宁公司,早先凭借李宁个人的知名度迅速为其打开市场。自1994年以来,李宁一直保持着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领头地位。然而,2003年,李宁公司首次被耐克超过;2004年,其又被阿迪达斯甩在身后。 直到2009年,李宁以83.87亿元的销售总额反超阿迪达斯,重夺国内市场“老二”的位置,也逼近耐克的销售规模。 在此种情形下,2010年,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