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教育家、辞书编纂家舒新城简介
现代教育家、辞书编纂家舒新城简介
舒新城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出版家和辞书编纂家。他编的
《近代中国教育史料》,把许多重要而有价值的文献保存了下
来,颇受教育界人士的称道。舒新城还是建国前后主持过大型辞
书编纂工作的著名专家。
舒新城,原名维周、心怡、遁庵。1893年出生在湖南溆浦一
个贫寒的家庭。1960年11月28日病故,时年68岁。1905年,舒新
城进了水东张氏学塾,主要学习《四书》、《五经》和《了凡纲
鉴》,他还读了张之洞的《论说入门》和梁启超的《新民丛报》
中的论文。1907年春,舒新城被推荐考入鄜梁书院。次年,转至
溆浦县立高等小学。他嫌所学课程太浅,便自学了《皇朝经世文
编》、《西学丛书》、《时务通考》等。他特别好读《黄帝魂》、
《猛回头》、《中国魂》,从中接受了民族革命思想。1911年因
领导学潮而被开除。1913年春,他进长沙游学预备科。后来这所
学校解散,舒新城只身到武汉,因身 无分文,只好在黄鹤楼卖字
为生。此时教会设立的文华中学部暑假英文补习科招生,他当掉
被褥和棉衣,凑足学费,报名入学。不久,二次革命爆发,武汉
当局搜捕湘人,他被迫逃到长沙。是年8月,湖 南高等师范招
生,他借同族舒建勋的中学毕业文凭考进了该校本科英语部。
在湖南高等师范读书期间,他很敬慕讲授伦理学及伦理学史
的杨昌济和讲授各科教学法的徐特立。他说,杨先生的“虔敬的
态度”常常使他“自愧疏暴”,使他“反省到养成‘事无大小,全
力以赴’的习惯。”徐特立讲课十分认真,年年修改讲义,方法时
时更新。舒新城在听课时特别认真,并模拟老师的动作,为他以
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他从湖南高等师范毕业后,就到长沙兑泽中学教英语。1918
年夏,他在湖南基督教教育联合会在雅礼大学开办的暑期讲习班
中代理教育学兼心理学教师,后又到美国长老会办的福湘女学任
教育学教师,同时兼任青年会的社会服务部干事和省立第一中学
音乐教师。这个时期,他接触到了桑戴克的《教育学》和《教育
心理学》及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引起了他对教育理论的
浓厚兴趣,立志从事教育学著述。他专心研究教育学、心理学及
英美文学,并于1919年编著了《心理原理实用教育学》。此书在
杨昌济的帮助下得以出版,为他在教育学著述领域打下了基础。
1919年至1920年,舒新城同几个同学在长沙创办《湖南教育
月刊》,以“研究我国教育应采之宗旨,介绍世界教育之思潮,
批评旧教育之弊端,商榷新教育之建设”为目的。同时,舒新城
还为《体育周报》写《儿童学》,为北京《新中国》杂志写《美
学》,为《北洋时报》写《心理学》等。
1920年,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时,与夏丏尊等人积极
参加与推行选科制与能力分组制的教学改革。1921年,舒新城到
上海吴淞公学中学部主持校务,继续实验选科制和能力分组制,
训育采取辅导制(即由教师辅导学生自治),体育采取工作制
(即以生产劳动代替体操),实行男女同校。此时,美国柏克赫
司特创始的道尔顿制传入中国,舒新城认为道尔顿制不用旧日的
班级制和钟点制,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与同学共同研究,自由学
习,可以解决年级制和能力分组制的许多问题。自1922年起,他
在吴淞中学力排众议,坚决推行道尔顿制。1923年,他应东南大
学附属中学主任廖世承的聘请,在该校任研究股主任,继续试验
道尔顿制,并在上海、武昌、长沙等地广为宣传,供有志于改革
者参考。
1924年11月,他应吴玉章、傅之东之邀,到国立成都高等师
范任教育学教授。1925年返回南京,专事著述。他翻译了美国人
林勤的《个别作业与道尔顿制》,与余家菊合编《中国教育辞
典》,还编著了《教育通论》、《现代教育方法》、《近代中国
教育史料》、《中国新教育概论》、《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
他对清末的留学制度不满,著了《近代中国留学史》,主张“以
后的留学政策,要以研究学术、改进本国文化为唯一目的”,“国
家应调查国内学术界之需要,通盘筹算,预定每年应派出研究某
种学术的名额,公开向全国召集此项专门人才;留学生研究期满
回国后,应严格试验所学,及格者予以适当的事业使之办理,俾
能展其所长,以免空耗国家经济、个人精力。”这些宝贵的见
解,时至今日,仍有借鉴意义。
舒新城与中华书局总经理陆费逵于1922年相识后,志同道
合,互视为终身知己。1928年应邀与中华书局签订编辑《辞海》
合约,并任中华书局编辑所所长。舒新城主持《辞海》编纂工作
后,为全书制订编辑大纲,规定要旨、范围和体例,使《辞海》
终于结束了1915年开始筹备后时断时续、放任自流的局面。1936
年,收词10万条以上,兼有字典和百科全书性质的综合性辞书
——《辞海》正式出版。
舒新城在主编1936年版《辞海》时,表现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