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糗糕.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腊八·糗糕

腊八·糗糕 腊八·糗糕 糗,把米、豆之类原粮熬制为浓稠的粥。比一般的粥要稠厚。这里是一个方言词,常用的词语有糗糕、糗粘粥。另一个义项是煮熟的粥类、面食等时间一长,冷凝成坨叫糗。如“面条都糗了”。然而这正是糗的古义。《说文解字》释为“熬米麦也。”段玉裁《注》引:郑司农云,糗,熬大豆与米也。糗的引申义挺多,木头或木制器具等因为潮湿风蚀朽烂了叫糗烂;人因为烦恼生气而闷闷的什么也不说不做,叫糗鬼、糗持。本来认识“糗”字的人很少,近几年识得的年轻人忽而多起来,皆因网上使用此词频数,有了“糗事”一词。此外还有“囧”等许多生僻字,给予新意,网出来忽悠,迅速普及,网之功也。 “腊七腊八,冻煞叫花儿”,这是乡村的俗谣,道出了腊月的苦寒。腊八日时值数九寒天,一般在二九、三九之交,处在小寒向大寒过渡之时,系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古代此时,常有乞丐因无衣无食而被冻死街头,是以有此乡谣。 腊八日是我国农耕时代的一个节日----腊八节,时为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日,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其实,古代的腊日和腊八是两个节。腊日是古代的祭祀节日, 始于伊耆氏。腊日节的祭祀主要有两个,即蜡祭和腊祭。腊日节有时一天,有时几天,不过举行腊祭的那天称为腊日。蜡、腊二祭是两种不同的祭祀。蜡,,音乍。蜡祭是岁终对八位农神的祭祀。《郊特牲》云:“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郑玄注: 蜡祭有八神,先蔷一、司蔷二、农三、邮表畷四、猫虎五、坊六、水庸七、昆虫八。”祭祀有关农事方面的八位神灵,先啬即神农;司啬即后稷,稷乃百谷之长,奉为谷神;农乃农神,古之田畯也,是管农事的官;邮表畷神是始创田间庐舍、开路、划疆界之人,管理井田屋宇、百姓住宅的官;猫虎神乃除田鼠田豕之神;六坊即坊神,是蓄水与阻挡洪水的坝神;水庸神即排水之水沟,既能受水又可泄水;八却是昆虫神。蜡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报答诸神对农业生产所做的贡献。“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腊祭是岁终对祖先的祭祀,目的是为了祈求来年收成和“息农”。《月令》:“孟冬之月······是月也,大饮蒸。天子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祀,劳农以休息之。”最初“蜡”和“腊”的区别是很明显的,然而,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急剧变革,礼仪秩序逐渐衰微,又由于“蜡”和“腊”皆在岁末举行,逐渐被后世混为一谈。东汉应劭《风俗通》云: “夏曰嘉平, 殷曰清祀, 周曰大蜡, 汉改曰臈。臈者腊也。”由此可见秦汉以降,人们已把二者视为同一个祭祀了。 秦汉以前,腊日具体指哪一天史书上无记载。秦汉以后,腊日则是依据五德制定的。汉朝以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为腊日。《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十二月八日为腊日。”后人误认为自南北朝以后,腊日就固定在了腊月八日,多称腊日节为腊八节。其实不然,腊日和腊八是不同的,腊八节是佛教节日,主要节俗是浴佛和喝腊八粥,后为佛教和传统腊日相结合的产物;而腊日节是一个祭祀节日,主要节俗是“祭先祖”、“报百神”,并且梁以后腊日也并没有固定在腊月八日,后周是以十月蜡祭神农、伊耆诸神于五郊的。宋火德,故宋吴自牧《梦梁录》:“自冬至后,戌日数至第三戌便是腊日, 谓之君王腊。······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由此可见,在宋代腊日和腊八节还是不同的。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由来已久,唐代腊八已初露端倪,不过还只局限于敦煌地区,敦煌寺院有腊八日煮药食的习俗。据载腊八粥盛于宋代,宋时以农历十二月八日为佛诞日,都城诸大寺作浴佛会,以诸果品、五谷等制七宝五味粥,称为腊八粥。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载:“是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吴自牧《梦粱录》:“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周密《武林旧事》:“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梅、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 传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成佛前,游历印度名川大山,寻奇,访长者,刻苦修行。一天,他来到摩揭陀国,又饥又渴又累,昏倒在尼连禅河畔。后被一位牧羊女发现,她以杂粮掺以野果,用清泉煮粥救醒释迦牟尼。释迦感到粥味无比甘美,在菩提树下苦思,终于得道成佛。这一天是夏历十二月初八。后来每到这一天,僧众们诵经演法,取香谷及果实等煮粥供佛,( 退伍兵太原租车 )以此纪念释迦牟尼成佛,这一供佛之粥,叫做腊八粥。到了宋代, 佛教为了进一步发展,在腊八那天,各寺大兴浴佛会,广施腊八粥。借助腊八粥来吸引人们前去烧香拜佛。民以食为天,又由于腊八和腊日都在腊月, 时间上挨得很近,渐渐地,人们只过腊八节,而不过腊日了。久而积习,成为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