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慕平剧作漫评、望江亭与张派艺术.docVIP

谭慕平剧作漫评、望江亭与张派艺术.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谭慕平剧作漫评、望江亭与张派艺术

谭慕平剧作漫评、望江亭与张派艺术 全文显示(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其他类1996年:YB) 当前库: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其他类1996年,本次显示 2 篇 谭慕平剧作漫评 【原文出处】艺术百家 【原刊地名】南京 【原刊期号】199601 【原刊页号】79-84 【分 类 号】J5 【分 类 名】戏剧、戏曲研究 【复印期号】199605 【作 者】颜长珂 【正 文】 谭慕平同志“文革”前参与创作的话剧《鸡毛飞上天》、戏曲《东风解冻》等,当时颇有影响,是早已闻名的。新时期以来,更是常有新作问世。直到1994年秋天,在安徽蚌埠的一次戏剧活动中,才有幸与他相识。想不到他并不是一位专业的剧作家。长期以来,他一直在戏曲院团和剧协担任领导工作。剧本创作,是在繁忙的行政事务之余进行的。最近,捧读了他在80年代以后的部分作品,有电影剧本《民族魂》(载《电影作品》1983年第1期)、话剧《绿灯》(载《新剧作》1983 年第3期)、京剧《生死恨》(载《江苏戏剧丛刊》1991年第4期)、京剧《孙尚香》(1992年12月演出本)、话剧《黄沙漫漫塞路长》(1993 年2月南京金陵话剧社演出本)和戏曲《唐伯虎三哭》(1994年打印本)。其中搬上舞台或荧屏,由于偏处北国,没有看过它们的演出,只能纸上谈兵,难中肯綮。   一 京剧《生死恨》和《孙尚香》都是取自传统题材,走的却是两种路数。1983年,应梅门弟子沈小梅之邀整理的《生死恨》,是梅兰芳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要对这样一出名剧动手术,不是轻而易举的,正如谭慕平在《整理者附言》中说:“对梅大师编演的、久负盛名的名剧《生死恨》说三道四、轻举妄动,实在有些不自量力,但由于对梅派艺术的热爱,加之,梅大师的高足、著名表演艺术家沈小梅的鼓励、力促,方干起这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如今看来,虽未免言重,却也是真实心情的写照,但他并未因此罢手,而是清醒地看到:“梅先生一生崇尚艺术上的改革创新,主张‘移步不换形’。对他的艺术(包括剧本)也应本着这种精神进行谨慎的严肃的整理,这才是真正的继承梅派艺术,尊重大师。那种望而却步,大师作品不可更动一字,谁若动了,便斥之为大逆不道,背师忘祖,这种想法,我以为并非是对梅派艺术的尊重、对大师的崇敬。本着这种认识,方不揣冒昧,对其进行了扬长补短的改编。” 梅兰芳《生死恨》编演于“九一八”事变以后,抗日战争前夕。取材于明人传奇《易鞋记》。剧本将程鹏举、韩玉娘这对患难夫妻的生死遭遇,从宋末元初移至宋金对峙的背景中,描写金兵入侵给黎民百姓带来的苦难,颂扬民族英雄宗泽英勇抗战的业绩,体现了梅兰芳高贵的爱国主义精神。整理本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保留原剧思想内容、情节结构,去掉了一些交代性的情节,如韩玉娘被卖和程鹏举派人寻访玉娘等。在传统叙事体剧作的线性结构中,突出其中富于戏剧性的抒情场面,做到点与线、轻与重的有机结合。剧中的重点场次,如柴房成亲、玉娘惊梦、夫妻重逢等场中,女主人公韩玉娘脍炙人口的唱段和表演,全都得到保留,不伤筋骨。同时,对原来走马灯式的场面,进行合理的凝缩,如韩程婚配一场,便是由原本6、7、8场合并而成,不露痕迹。 重点场次,是联结在情节线上的戏剧冲突的焦点,适当进行集中是有必要的。当然,在整理工作中,不但要有减法,也会有加法。比如韩玉娘从尼姑庵中逃走一场,便是重新写过的:“按照当年梅先生曾思谋过的想法”,将住持悟净从“淫尼”改成正面形象。她与企图霸占韩玉娘的汉奸胡公子斗智的一段戏,写得颇为生动,妙趣纷呈。在韩玉娘出场时,增写了一个唱段,抒写她在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