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的真理困境_从实在论的角度看.docx

论数学的真理困境_从实在论的角度看.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数学的真理困境_从实在论的角度看

论数学的真理困境3———从实在论的角度看刘杰贝纳塞拉夫于1973年发表《数学真理》一文,讨论了数学的两种基本哲学思考必然相互冲突的问题:一种思考强调数学解释需要一种齐一的语义学理论,另一种思考则认为数学解释需要一种合理的认识论;由于二者互不相容,选择其中一种必然以放弃另一种为代价,从而形成数学真理的困境。解决这一困境已经成为当代数学哲学工作者不可回避的课题。30多年来,它始终是实在论和反实在论论争的中心,是双方维护自身、批驳对方理论的双刃剑。对这一困境的深入思考,为“数学真理”这一传统问题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后哥德尔主义、后奎因主义的哲学家都提出了各自不同的修正理论。然而他们各自仍遭到了无法回避的诘难,他们的回应也只是数学真理困境在更深层次上的体现,而未能从根本上真正有所突破。因此,深入剖析贝纳塞拉夫数学真理困境出现的根源并寻找解决的方案,是十分必要的。一、贝纳塞拉夫数学真理困境的本质贝纳塞拉夫在《数学真理》一文中指出,对于“什么是数学真理”这一问题的回答,完全依赖于对数学真理的不同解释。这些解释出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考:一种是想要有一种同一的语义学理论,关于数学命题的语义学与关于语言中其余部分的语义学并行不悖;另一种是想要使数学真理的解释与一种合理的认识论紧密吻合。几乎所有关于数学真理概念的解释,都可被看作是奉行这两种思考中的某一种而舍弃了另一种。(Benacerraf,p.661)比如实在论的基本观点是认为数学与自然科学一样不依赖于人脑的意识而客观存在,强调数学命题的语义解释应该与其他科学语言的语义解释具有同一的语义学意义。这种以类似的方法处理数学与非数学命题的真理解释,所付出的代价是使如何能获取数学知识这个问题成为不可理解的。反实在论则坚持数学真理必须具有合理的认识论意义,这样做所付出的代价是不能将这些条件与真正的真值条件联结起来。目前关于数学真理的诸多解释要么是实在论的,要么是反实在论的,从而形成了关于数学知识的两类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然而,由于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解释是不相容的,所以对数学真理的解释只能选择其中一种而放弃另一种。这一两难境地被人们称为“贝纳塞拉夫数学真理困境”。贝纳塞拉夫通过对关于数学真理和数学知识的解释的考察,找到了出现困境的症结所在。他指出:“倒不是因为缺乏一种看上去令人满意的关于数学真理的解释,或者因为缺乏一种看上去令人满意的关于数学知识的解释,而是因为缺乏令人满意地将两者结合起来的任何解释。”(同上,p.663)3本文得到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科学哲学发展趋势研究”(项目编号04JED0004)资助。论数学的真理困境·77·这就是说,应该存在一种将数学真理与数学知识合理地统一起来的理论,支持关于数学真理和数学知识的全面统一的哲学观点。在此基础上,他为合理的数学解释列出了两个基本条件:(1)要求一种关于真理的全面的理论,依据这种理论,可以认定数学知识的解释确实是数学真理的解释。这种解释应当蕴含数学命题的真值条件,并且这些条件显然是这些数学命题的真理的条件。也就是说,要求关于数学真理的任何理论应当与一般的真理理论相符合,被称为“真理”的诸语句的属性确实是真理。(2)应当预设人们具有数学知识,并且这样的知识正是数学上真正形式化的、具有某种先验性的知识。因此,一个关于数学真理的解释要成为可接受的,就必须与具有数学知识的可能性相一致。(Benacerraf,pp.666-667)他强调在哲学上任何关于真理、指称、意义和认识的满意解释,都必须囊括所有这些概念,并且确保这些概念所适用的所有命题是正确的。那种仅适用于一般宏观物理对象的特定经验性命题、而不能成功说明理论性更强的对象的解释,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这不仅因为它不完备,而且还因为它很可能不正确地忽略了不同领域中知识的相互依赖性。含有量词的两个句子所具有的真值条件应该以相似、相关的方式,反映出量词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对于口头表达、用以论证、理论化和数学化语言的真理理论来说,应该为相似的语句提供相似的真理条件。只有找到这样一种合理的解释,才有可能真正地揭示数学的本质,才能更好地解释数学的语言,为数学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指导。然而,此种借助于知识的因果理论的措施是值得怀疑的。因为将数学视为与其他经验科学一样,试图通过探究认识主体与知识客体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数学真理性的做法会曲解数学的存在。由于数学对象所固有的抽象性,任何人都无权将适用于偶然的经验知识的认识标准强加于数学。某些哲学家甚至将数学与物理学完全对立起来,指出数学是抽象的,并不揭示偶然的经验真理;只要将它作为数学而不是物理学,困境就会自动消失。这类观点由于过分强调数学的抽象性而把问题回归到关于数学本体论的讨论上,但这本身正是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的起点,因此这种对真理困境的直接回应无异于一种恶性循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