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论古代_东北亚丝绸之路_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的侯江波林杰(丹东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丹东118003)〔摘要〕东北亚丝绸之路起始年代较其它丝绸之路更为古老,其传播方式为蚕丝生产技术的传播。东北亚丝绸之路上丝绸产品的交流形式既有由中国对外的单向输出,也有双向交流。关键词:东北亚;丝绸之路;传播;交流中国是蚕的发源地,也是掌握缫丝、织绸技术最早的国家。尽管对育蚕织绸业的起源时间和地点,国内外专家、学者尚无统一的定论,但仅就现有的考古资料,已足可证实中国之有育蚕织绸业至少也有五千年左右的历史了。因此,在中国古代对外进行商贸交流时,丝绸产品及其加工技术就成为这种交流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进行这种交流的通道也就被历史学家称之为“丝绸之路”。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条以长安为起点,沿河西走廊西行,经昆仑山北麓或天山南麓,一直通向中亚西亚,最后到达地中海东港口的丝绸之路。除此之外,在国内研究文献上见到的还有西南丝路,草原丝路,太平洋丝路等等。然而,我们还高兴地看到,国内一些丝绸史研究工作者已经开始注意到,在祖国的东北地区也存在着一条十分重要的连结着朝鲜、日本的东北亚丝绸之路。例如:赵丰同志的《古代朝鲜蚕桑丝的历史》一文,就对蚕桑丝技术由中国东北地区向朝鲜传播的可能性作出了较为具体的论述;田广林同志在他的《草原丝路研究》一文中也提到:“在今天朝鲜立国的高丽政权,当辽之际,始终是辽朝的属国。双方之间的聘使往来,络绎于途。”由于这种十分频繁的交聘通商往来,使得草原丝绸之路一直东延长到欧亚大陆的最东端。尤其是近年来,东北地区有不少历史、考古、丝绸史研究人员在他们进行研究的工作中,也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一些有关东北亚丝绸之路的情况,从而使我们对东北亚丝绸之路的源流、走向及其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不仅如此,在阅读研究有关东北亚丝绸之路的研究资料、史料文献之后,我们还可以发现,东北亚丝绸之路不仅存在,而且与中国古代其他丝绸之路相比,更具有其独特之处。本文重点将东北亚丝绸之路的特点作一粗浅论述,并对其现实意义提出自己的初步认识。一、东北亚丝绸之路起始年代较之其他丝绸之路更为古老,而且丝绸的外传首先是以蚕丝生产技术对外传播的形式,而不是首先以丝绸产品对外传播的形式进行的。中国的蚕丝生产技术究竟是在什么时—27—试论古代“东北亚丝绸之路特点及其现实意义辽宁丝绸2000年第4期候传到朝鲜去的,普遍的说法是殷末周初,箕子去朝鲜之时带去的。其根据是《汉书·地理志》上记载的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鲜,教其民以礼、乐、田、蚕、织、作”。有人认为箕子是否去了朝鲜,周秦典籍中并无记载,而是到了1000年之后的汉代才见诸于史籍,因此,很可能是一种臆断。尽管如此,我们认为,中国的蚕丝生产技术是在殷末周初时传到朝鲜去的说法还是可信的。首先,我们可以从日本学者的研究中寻找到一些线索,据日本考古资料:早在日本弥生文化时代的中朝,日本人在利用输入的青铜器翻铸成祭祀用的铜铎上面就已经刻有缫丝生产的劳动场面。弥生文化时期大约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既然在其中期已有缫丝生产的劳动场面刻在铜铎上,那么日本人掌握缫丝生产技术的时间应在弥生文化时代的前期。弥生文化并非是日本土生土长的文化,主要是从公元前3~4世纪时吸收外来文化而形成的。学术界普遍认为:从当时的条件看,日本尚不能与中国大陆直接通航,朝鲜海峡是日本连接大陆文明的通道。日本的缫丝生产技术当是在那时由朝鲜传入的,距今2300年左右。而朝鲜之有缫丝生产技术当比这还要早得多。其次,根据中国辽宁地区的考古资料证实:生活在位于中朝边境的辽宁西部地区的古代人类早在5000年前就已经对蚕桑引起了注意,在西周早期已出现了丝、绢等丝织物。由于这里和朝鲜在地理位置上十分接近,来往十分方便,因此,从这里把缫丝生产技术传到朝鲜去的时间也不会太晚。再从中国史籍记载来分析,自殷至汉,从中国到朝鲜去的移民活动一直是络绎不绝。但在2300年前其规模较大者当数武王伐纣殷遗民因战乱而去朝鲜的那一次为最—28—大。因此,不论箕子是否去朝鲜,中国的蚕桑缫丝技术在那一次移民活动中被带到了朝鲜的可能性亦是最大的,可以认为,朝鲜的桑蚕业已有3000年的历史了。根据现有资料来看,中国古代其他丝绸之路的起始年代大多在汉唐以后,即使以一般的交往通道这一广义角度来衡量,也仅能追溯到秦代。较之东北亚丝绸之路均晚得多。而且它们都是先以丝绸产品为传播媒体。与东北亚丝绸之路先以蚕丝生产技术为传播媒介相比则有很大不同。二、东北亚丝绸之路上丝绸产品的交流形式不仅有由中国向域外单向输出的形式,而且也有互相交换而成为双向交流的形式。综观东北亚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阶段的过程,大体可以看出,秦、汉之前主要是利用在中国东北的南部,通过征战、移民等活动所开辟的古道,实现了中国的蚕桑技术向朝鲜半岛输出的过程,日本则通过朝鲜海峡吸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论制造业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以日本丰田公司为例.docx
- 论加强和完善武鸣县税收征管体制.docx
- 论北方人的爱喝花茶.docx
- 论南北朝后期佛像服饰的演变.docx
- 论县域民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策略_以浙江省永康市为例.docx
- 论可持续财政政策与地方经济稳定发展_对北京市财政收支的实证分析.docx
- 论吴梅村的创作心态.docx
- 论国有企业监督制度的完善.docx
- 论国家审计在宏观控制中的作用.docx
- 论国际政治中的现实主义.docx
- (4篇)XX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培训心得体会汇编12.docx
- 汇编1154期-在培训班上的讲话汇编(3篇).doc
- 汇编1173期-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汇编1076期-主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doc
- 汇编1177期-学习心得体会汇编(3篇)112.doc
- (6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心得体会汇编.docx
- 汇编1166期-坚定理想信念、全面从严治党、担当作为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汇编1174期-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教育13期-主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参考汇编(3篇).doc
- 汇编1458期-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提纲参考汇编(3篇)123.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