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建君:八年创业,用“心”营销
杜建君:八年创业,用“心”营销
4月11日,深圳。
“中国首届营销渠道变革高峰论坛”在深航大厦举行,策划者是一个叫杜建君的小个子男人,他的名衔是深圳市管理咨询协会副会长、深远顾问机构董事长。
这一天,正是杜建君一手养大的孩子——深圳深远企业顾问有限公司成立八周年的纪念日。
或许对很多人来讲,一个公司的纪念并不具有新闻价值,但事实上,一个不易被发现的细节是:出席的嘉宾中有服务8年的合作伙伴华帝集团总裁黄启均,也有联想电脑、美的微波电器、比亚迪股份、神舟电脑、富安娜家纺的领导人,还有杜建君在TCL的诸多战友,这些人现在有很多已是数亿元企业的领导人。
与其说这是一个论坛,不如说是一次聚会,朋友的聚会,兄弟的见证。在这个商业色彩极浓的城市,在这个感情和信任日渐稀薄的时代,8年的合作是一种磐石般的见证、10多年的友谊是对人性的佐证。尽管成功已成为数字游戏,深远顾问机构也许谈不上成功,但一个46岁男人的创业周年庆瞬间让浮躁停驻脚步,让世俗止于窗外,让情感在时光的指针中浸润……
从1992年毅然放弃医生工作从河南洛阳南下广东算起,杜建君拥有8年的TCL征战经历,期间做到了分公司总经理、大区总监、销售公司副总裁兼公关部长,又拥有8年的创业经历,从实战的营销再回归到企业“医生”的角色,这样的人生似乎是一种轮回宿命,但也浸透了杜建君每个关键时刻的抉择。回首起来,似乎依然可以听到那年那月,人性的挣扎、奋进,依然可以想见从叱咤风云的营销大将回归到企业顾问后的寂寞……
现在的杜建君,更多的是一份洗尽铅华后的平淡与超然。正应了电影导演陈凯歌说过的一句名言:“我不在江湖,江湖却有我的传说。”
杜建君的“TCL前传”
外界说起杜建君,大多都是谈论他在TCL的8年辉煌。但他本人,却更在乎在此之前那段“埋在地下的日子”,他称那是他人生的“中世纪”,也是人生的根,没有它,就没有后面的花和果。
1963年底,杜建君出生于河南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是憨厚老实的农民,母亲是善良的基督信徒。父母的品格都在杜建君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对杜建君有着重大影响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他大哥。杜建君的大哥是一个时代的牺牲品,由于文革的到来,作为老三届的他虽然成绩好得可以上任何一所名牌大学,但还是不得不返乡,当起了小学民办教师,过早地担当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大哥的好学、坚韧和责任感也在杜建君的心中悄悄萌芽。
大哥微薄的工资仍然没能让一贫如洗的家庭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一家老小14口人每天只能靠着一大锅粗粮艰难度日,吃得口里直吐酸水,那种难受的滋味杜建君至今仍记忆犹新。上高中的时候,尽管学校离家有2公里那么远,但为了省下向学校交的公粮,杜建君只好每天跑着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风雨无阻。
不过,相比较于大哥,杜建君是幸运的。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他顺利地完成了学业。
1983年,杜建君从河南新乡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洛阳市一家军工职工医院工作,成了一名羡煞很多人的医生。但这却并不是他美好生活的真正开始。
在当时的国有体制下,企业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有“三不准”的规定:不准进修,不准考研,不准调动。这对积极上进的杜建君而言,无疑是一道道比魔鬼还要可怕的枷锁。
1984年底的一次进修机会终于让杜建君看到一点希望,可就是那一点点希望最终还是被无情的一纸规定扼杀了。
那个冬天,对杜建君而言格外寒冷。在无数个冰冷的夜晚,他仰天长叹,他的出路究竟在哪里?难道一辈子就要呆在这个犹如一潭死水的地方吗?
在那一段段本该鲜活多彩的青春岁月里,伴随杜建君的不是柔情缱绻与风花雪月,而是孤独清冷与青灯黄卷。在不得意的时候,杜建君选择了不断学习。利用业余时间,他学会了针灸,大量阅读了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等等中外书籍,还修完了理论作曲的大专文凭。直到现在,杜建君对莫扎特、舒伯特等大师的经典曲目还如数家珍。
那几年,在洛阳的大街小巷,人们会经常看到这样一个身影:骑个破旧的自行车,背个小挎包,手里总拿着一本书的小伙子,他就是杜建君。杜建君因为懂得针灸技术,能够治疗一些疑难杂症,于是经常下班后还为当地人免费扎针。
就这样,数年如一日,杜建君上班时帮人看病,下班后帮人针灸,加上丰富的阅读生活,原本枯燥无味的生活变得充实起来。不过,他内心却从未停止过走出去的冲动。
随着不平凡的1992年的到来,杜建君的人生也从此改写。
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波澜壮阔的改革浪潮席卷神州,也激荡着杜建君的心。后经一位朋友的推荐,杜建君获得了一个惠州公司的应聘信息。此时的他,已横下一条心,决定南下寻求人生破局的机会。
出发前一周,杜建君把母亲从农村老家接到洛阳,蹬着三轮车带着母亲把洛阳城逛了个遍,他想,这也许是在南下前给母亲尽的最后一份孝心了。
中原大战一战成名
1992年6月13日,杜建君揣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