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布·布克哈特与意大利文艺复兴——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的再思考.docxVIP

雅各布·布克哈特与意大利文艺复兴——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的再思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雅各布·布克哈特与意大利文艺复兴——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的再思考

2011年第1期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172期No.1 2011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Sum No.172§历史学研究§雅各布·布克哈特与意大利文艺复坠厶/、——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的再思考刘耀春(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摘要:雅各布·布克哈特是现代西方文化史学的奠基者之一,他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被公认为诠释文艺复兴的经典著作。但长期以来,该书在国内学界却一直被严重误读。我们只有将布克哈特 置于其生活的时代,并通过对当时史学潮流及布克哈特独特史学观念的剖析方能重新解读这部经典著作。关键词:雅各布·布克哈特;文艺复兴;意大利;欧洲中图分类号:l(54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0766(2011)01-0034—17英国文化史家彼得·伯克在《什么是文化 毕业后人巴塞尔大学攻读历史,期间曾在其父影 史》一书中将布克哈特奉为“经典文化史”的 响下改学神学,但最终觉得神学与自己的秉性不 先驱之一 。近几年,国内学界对布克哈特兴 合而重返历史学。1839年秋大学毕业后,布克 趣渐增,布氏的主要著作大多陆续被译成中文出 哈特怀着对利奥波德·冯·兰克(1795—1886) 版①。在布氏的著作中,最著名的当属《意大利 的仰慕之情前往柏林大学学习历史。当时,柏林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该书拥有持久而深远的 大学历史系的领军人物正是被后世誉为“近代 影响力,至今仍被视为研究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基 西方史学之父”的兰克。1824年,兰克的处女 本参考书。迄今为止,该书已有三个中文译本面 作《拉丁和日耳曼诸民族史》出版。兰克在该 世,还有一个新的中文译本目前正在翻译中②。 书的前言和附录(《近代历史家批判》)阐述了 不过,这本书并不好读,因为它预设的读者是专 其研究历史的原则和方法。他指出:“历史学被 业人士或博学之士。要真正读懂这本书,领略其 赋予评判过去和为了未来的利益而指导现在的职 主旨和魅力所在,从而把握其历史地位,需从布 责。本书从不敢奢望如此崇高的功能;它只想呈 克哈特生活和著述的19世纪着手。现过去实际发生过的事情(it seeks only to showwhat actually happened)。,【2j③兰克在同一序言的一、反潮流的历史学家后面又强调说:“对事实的严格陈述,虽然可能雅各布·布克哈特(1818—1897)出生于显得枯燥和不具备逻辑必然性,但它无疑是最高 瑞士巴塞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布克哈特中学法则。”口1兰克这些振聋发聩的声音强调的不仅①主要有:君士坦丁大帝时代(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世界历史沉思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希腊文化史(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和《历史讲稿》(三联书店,2009年)。②现有的三个译本分别是:何新从英译本转译本(商务印书馆,1979年);台湾花亦芬直接译自德文的版本(联经出版公司,2007年),据花亦芬介绍.台湾还出版了罗渔从意大利文转译过来的一个译本(黎明出版公司, 1979年。笔者未曾见过这个译本)。由于笔者不懂德文,无从判断花亦芬的译本,笔者曾有意识地根据英译本对照了 花亦芬译本和何新译本的一些片段,感觉花亦芬的译笔倾向于“意译”,而何新译本多倾向于直译.顺便说一下,花 亦芬翻泽的意大利人名和地名的音译十分别扭。与意大利语发音相去甚远,这或许是她不识意大利文造成的。@兰克在其英国史的结论中也有类似的一句名言:。我所盼望做到的是把自我祛除掉,仅由事情现身说法, 让强大的力量显示出来。”转引自黄进兴:‘后现代主义与史学研究,三联书店,2008年,第133页。收稿日期:2010-05-17作者简介:刘耀春(19r7l一),男,甘肃会宁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34万方数据刘耀春:雅各布·布克哈特与意大利文艺复兴——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的再思考2011年第1期仅是要重建历史的真相,更重要的是要求历史学 年,布克哈特获柏林大学的博士学位,此时,他 学科的独立q)。该书问世后兰克声誉鹊起,应聘 基本上是一名兰克史学的追随者。 到柏林大学讲授历史,成为德国学术界一颗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布克哈特对兰克及 星。随后,兰克的《教皇史》和《宗教改革时 其门徒推崇的客观史学和一些人力图将史学提升 期的德国史》也受到了普遍赞扬。兰克崇奉严 为一门如自然科学般严谨的“历史科学”的做 格的史料考证和历史真实至上的治史原则以及依 法产生了怀疑和批评。布克哈特越来越怀疑历史 靠原始材料(尤其是档案)从事历史研究的方 研究的“客观性”或“科学性”。早在1842年, 法强烈地影响了当时的德语史学界。在他的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