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学 实验二.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沉积学 实验二

* 实验二 化石颗粒镜下鉴定 沉积学基础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化石颗粒的主要结构特征; 2、熟悉常见生物化石颗粒镜下鉴定标志。 3、初步学会化石组合分析方法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二、实验内容、要求 1、初步掌握常见生物化石颗粒镜下鉴定特征; 2、初步掌握化石组合分析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1)粒状结构 由光性方位不一致、三向大致等轴的方解石或文石几何体组成。广泛见于低等动物,如藻类、原始动物、海绵动物等。稍高级的腔肠动物、珊瑚、腕足、瓣鳃、腹足类动物也可出现。 胶粒结构:由微粒方解石胶结稍大方解石及其它碳酸盐颗粒而成。如藻类等。 隐粒结构:由<0.5μm-1μm方解石或文石组成。见于藻类以及有孔虫、层孔虫、蜓类致密层等。 微粒结构:由1μm-10μm方解石或文石组成。见于有孔虫内层、海绵及骨针体壁。 晶粒结构:由>10μm方解石或文石组成。软体动物、六射珊瑚等 三 化石的岩石学标志 1 化石的矿物成分 2 化石的显微结构 藻类,胶粒结构 三 化石的岩石学标志 蜓类壳层,胶粒及隐粒结构 三 化石的岩石学标志 有孔虫壳层,微粒结构 三 化石的岩石学标志 瓣鳃类壳层,晶粒结构 三 化石的岩石学标志 三 化石的岩石学标志 1 化石的矿物成分 2 化石的显微结构 2)纤(柱)状结构 由平行或放射排列,一向延长细柱或针状方解石或文石晶体组成。为腔肠动物、节肢动物等主要结构特征。某些腕足、有孔虫也发育。 纤状结构-方解石或文石晶体两短轴远小于长轴。是腔肠动物的主要结构特征。 层纤结构、柱纤结构、球纤结构、柱纤结构 玻纤结构-方解石纤体宽<0.5-1μm、垂直壳面,随壳面的平坦或弯曲而作平行或放射排列。见于腹足类、瓣鳃类。 柱状结构-方解石柱体宽5μm以上,延长度远比纤体小,断面呈正方形或多边形,长轴垂直或斜交壳面。见于软体动物、腕足动物外层。 三叶虫胸甲碎片,胸甲呈波状弯曲,壳面平滑,发育典型的树皮状裂纹,玻纤结构。单偏光。 三 化石的岩石学标志 瓣鳃类壳层,内层柱状结构、外层交错片状结构 三 化石的岩石学标志 1 化石的矿物成分 2 化石的显微结构 3)片状结构 由<1μm-2μm厚、近于平行的方解石或文石小薄片以各种方式叠积而成。常见于软体动物、腕足动物、苔藓虫等体壁结构。 平行片状结构:由<1μm的方解石纤体水平叠积而成。常见于苔藓虫、腕足类动物。 倾斜片状结构:由<1μm-2μm厚、同向倾斜的方解石或文石小薄片叠积而成。常见于腕足类、苔藓虫内层以及瓣鳃类、腹足类中层。 交错片状结构:两相邻楔体或板状小片倾斜方向相反,同一楔体光性方位一致。 复杂片状结构:同一楔体光性方位不一致。 三 化石的岩石学标志 腕足壳层,平行片状结构 三 化石的岩石学标志 三 化石的岩石学标志 1 化石的矿物成分 2 化石的显微结构 4)单晶结构 全部或局部由一致消光的方解石晶体或双晶组成。是棘皮动物骨板的主要结构特征。 连生单晶结构:由单晶方解石组成,呈一致消光。是海百合骨板的主要结构特征。 网状单晶结构:与连生单晶结构不同,网格孔隙由外来的方解石单晶充填,并与原生方解石有别。是海胆类的主要结构特征。 1 形状 2 壳层 3 内部显微结构 4 形体及大小 单壳类 支架类 针刺类 四 化石的生物学显微标志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