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老年心脏病患者心率和心肌的预防措施.docVIP

探讨老年心脏病患者心率和心肌的预防措施.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讨老年心脏病患者心率和心肌的预防措施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探讨老年心脏病患者心率和心肌的预防措施 王潞潞 王会艳 王桂珍   黑龙江省康复医院 150070   摘要:目的:探讨心率、心肌与老年心脏病的关系,为老年心脏病的早期预防、家庭护理、入院治疗提供方案。方法:运用HRV测量法分析240例老年心脏病患者,得出心率异常对老年人的危害;结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的100例老年心脏病患者的实例分析,经过测量将患者分成SMI和SyMI两组,分别对人数、ST段阵次、心率变化、昼间规律、夜间规律进行测量、对比。结果:SMI昼夜规律差异明显,同时SMI心率变化也非常明显,因此SMI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和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比较高,其危害性比较大。结论:老年人心率异常、心肌缺血症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心脏重构,改善心功能,而非仅针对心律失常本身给予抗心律失常治疗。   关键词:老年心脏病;HRV;SMI;SyMI   2000年11月底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均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所以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应不同的特殊性病理和生理学机制的变化。年龄增加对beta;-肾上腺素和血管弹性均会造成一定影响,而beta;-肾上腺素和血管弹性的变化又会引发心血管系统的病变,因此心血管系统病变(如心脏病),是老年人健康的最大杀手。一直以来心室晚电位、电交替、R-on-T(室性早搏的一种)、QT离散度、左室射血分数等方法在预测老年心脏病猝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bility,HRV)通过测定正常心搏间期变化、大小和快慢来反映窦房结自律性受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的作用,得出的数据作为心血管自主神经活动性及其平衡的非侵入性指标。因其数据的高度准确性和精确的分析价值,被临床广泛应用[1]。同时HRV因其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之间良好的相关性,也是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的指标。本文对入住笔者所在医院的心脏病患者通过HRV测量和心肌缺血的分析,探讨老年心脏病患者心率和心肌的临床表现,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以来入住笔者所在医院的240例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其中男140例,女100例,平均年龄63岁,对每位患者进行HRV测量。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心脏病的诊断标准,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心脏病确诊患者100例,男50例,女50例,年龄60~90岁,分为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和有症状心肌缺血(SyMI)两组,进行心肌缺血分析。   1.2 方法   1.2.1 HRV测量 2010年以来入住笔者所在医院240例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对每位患者进行一次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   1.2.2 心肌缺血测定 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心脏病确诊患者100例,分别对其ST段阵次、心率变化、昼间规律、夜间规律进行测定[2],分析测定结果。   1.3 观察指标   SDNN:24 h内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ANNN:24 h内5 min节段平均心动周期之间的标准差,异常分界点为40 ms;RMSSD: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的平均根,异常分界点为15 ms;PNN50:在一定时间内相邻两正常心动周期差值大于50 ms的个数所占的百分比。ST段阵次是指心电图QRS波群J点至T波开始之间是心室复极的初始阶段的改变;心率变化指发作前后平均心率的变化;昼间规律指上午6∶00-12∶00发作高峰期的阵次;夜间规律指零点到凌晨6点发作高峰期的阵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plusmn;标准差(xplusmn;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SMI昼夜规律差异明显,同时SMI心率变化也非常明显,因此SMI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和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比较高,其危害性比较大。   3 讨论   3.1 心肌缺血分析   心肌大部分由普通心肌纤维组成,小部分为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这些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组成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心肌随着年龄增加会发生相应病变,如心肌胶原纤维增生、脂肪浸润、心肌硬化及窦房结起搏细胞和传到细胞书目减少。这些变化导致窦房结自律功能降低,心肌细胞内钾含量降低,神经对心脏作用减弱一系列的传导系统障碍从而引发心律失常[3]。   3.2 心律失常分析   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