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pptx

第5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pptx

  1.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5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5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科技政策的制定 1、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主要开展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新兴技术等研究。 2、1956年,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编制出《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向科学进军”的热潮。1956年,我国组织一批科学家,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把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列为发展重点。1963年,我国制订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部署了导弹、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试验,安排了人造卫星的研制。 3、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随后,中央政府各部门和各地相继建立起各种专业性研究机构。 4、“文革”结束后不久,邓小平在全国科学教育座谈会上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5、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科技事业迎来春天。;6、1985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后,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7、1988年,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该论断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8、1995年,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9、“863计划”与后来的“星火计划”推动了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1986年3月,邓小平在王大珩、王淦昌、杨家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上,做出“此事宜速做决断,不可拖延”的批示。1986年11月,“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正式启动。“863计划”以前沿技术研究为重点,充分发挥高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旨在提高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星火计划”是经中国政府批准实施的第一个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而誉名为“星火计划”,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农村大地。1986年初,中国政府批准实施这项计划。;二、“两弹一星” 1、发展“两弹一星”的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人才匮乏。 (2)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中国,妄图扼杀新政权。 (3)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4)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2、目的: 打破美苏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安全。中国原子弹爆炸当天,新华社发表声明: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3、“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 (1)原子弹: ①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课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②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课氢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③1991年和1994年,我国先后建成浙江秦山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并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军转民、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 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型原子能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2)导弹: 1964年6月,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运载火箭)试验成功;1966年10月,我国发射的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中国拥有了可实战的导弹。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两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3)人造地球卫星: 1956年,根据毛泽东“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提议,决定发展导弹事业;从美国归来的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国防第五研究院。 1970年4月,中国用自己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火箭+卫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迈入航天时代。;长征一号;1975年11月,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世界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在空间技术领域,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实验通讯卫星;从1990年起,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卫星回收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4、意义 (1)“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2)同时,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3)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新中国成立至“文革”),中国在“国防科学技术”领域的进展最为显著,高新技术成果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后中苏关系恶化,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国防现代化影响国际地位。80年代后,我国进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