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变的艺术.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变的艺术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变的艺术 张洪顺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62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摘要:对现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一些偶发事件的应对进行了探讨,从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分析等两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师;应变;艺术。 课堂教学不单是知识的传授、智能的培养,还存在着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存在着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同时还存在师生与外界环境的多侧面、多层次的相互作用,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客观存在各种“意外”的变化。往往一堂苦心设计的课,可能因此搅得一塌糊涂,一堂枯燥无味的课也可能因偶发事件带来意外生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如何灵活妥当地处理偶发事件,不仅关系着一堂课教育教学的成交。而且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机智的一个重要的标尺。它可以反映出老师应变艺术的水准。对学生的反馈信息立即做出反应,予以适当的处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是个有序的动态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直接影响后续教学的进行。及时运用应变技能,认真处理学生思维形成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 一、灵活机智的回答疑问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差异较大,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就会千差万别,再加上外界的环境和教学内容等因素,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是难免的。一个具有较高教学素养的教师,往往能够因势利导,使无序的课堂转化为有序的课堂,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特别是在当今科技文化迅猛发展的时代,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反应灵敏,遇事喜欢分析,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这就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加大了难度,它要求教师不仅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修养,而且还要具备灵活运用知识、机智处理问题的能力。 有位老师讲《朱德的扁担》一课,当教师讲到朱德同志在自己的扁担上刻下“朱德记”三个字,战士们更加爱戴总司令,都不好意思再夺他的扁担时,全班同学对革命领袖的崇敬之情,被这位满怀激情的讲述推向了高潮。这时,一个有趣的问题却提了出来:“老师,那时人们很穷,读不起书,怎么记得lsquo;朱德记rsquo;三个字呢”?教师没有思想准备,不能立即作答,却又巧妙地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是呀,谁能答出这个问题呢?”好一个“是呀”,有惊讶,有肯定、有赞赏、有对全体学生思维的激发。全班学生乃至听课的人都随着教师的反问陷入了深思。在学生的心目中,解放前穷人不能上学,这是肯定的;不上学又怎么能识字呢?怎么能认识朱德的扁担呢?对一般学生来说,这一连串的推理是很自然的。然而,广泛的课外阅读,丰富的现实生活终于给同学们打开了智慧之门,回答问题的手一个接一个的举起来,“他们读过函授学校。”一个同学用现代生活中的语句解释。“方向想对了,但说法不对”。精明的教师既作了肯定,又作了否定。“办扫盲学校。”另一个同学的答案与故事发生的年代靠近了些,老师继续启发学生思考。“解放区办农民夜校”。“红军叔叔一边打仗,一边学文化”。同学们终于得出最满意的答案。 上海市特级教师于漪曾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教师讲解《白杨礼赞》,还没讲完,一个女生就憋不住了,马上说“茅盾老讲白杨怎么好,怎么好,我看不见得。楠木是贵重木材,白杨不成材,白杨怎么比楠木好?”对于这意外提问,于老师并未回答,只是说:“你敢于发表这样的意见,是非常好的,你继续学下去,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学完课文,那位同学终于明白了景随情移,课文运用象征手法所讲的道理。在这一意外情况的处理上,于老师表现了高度的教育机智,既调动了学生动脑筋的积极性,又保证了教学过程按执教者的思路进行下去。当然,老师不是无所不知的全人,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学生的质疑,是教者始料未及的,因而难以解答。于漪老师教《木兰辞》时,学生提出问题:“在于古代妇女都是缠小脚的,花木兰是小脚。怎能行军作战”?于老师被将了军,但她坦然地告诉学生:“花木兰是否缠小脚,我还不清楚,等弄清了,我再来回答。” 诸如此类的教学实例告诉我们:一个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应有应变能力和求实精神。这样才能应付各种复杂局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胸有成竹地处理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不愿学习。甚至与教师顶撞的现象,在老师活动中,也常常遇到一些突发事件。这时,教师的应变艺术就表现在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抑制情绪的激动,冷静的审时度势,胸有成竹地寻求妥当适度的解决方法。 电视连续剧《绿荫》里何教师这方面的一个范例:何老师接班的第二天,他上课,未走进教室,只听见里边乱哄的。他走进教室,发现黑板上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