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纤维沟隧道施组
雅砻江卡拉、杨房沟水电站交通专用公路第Ⅷ标
(K55+801~K57+458m)
纤维沟隧道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
复核: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
二O一0年三月四日
第一章 编制依据、范围及原则
第一节 编制依据和范围
一、编制依据
1、根据雅砻江卡拉、杨房沟水电站交通专用公路第Ⅷ标施工招标文件、与业主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书、及相关文件、资料为依据。
2、通过对施工场地现场及其周边环境的考察所取得的建筑位置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料源料场、道路交通、水电供给,以及风俗民情等基础资料。
3、根据我公司多年承建公路隧道工程的施工管理经验和本工程的设计标准。结合了我公司的施工能力、资源、技术特长、机械设备等情况。
4、业主及总监办下发的施工单位具体目标任务为进度控制。
5、本项目施工设计图纸和现行设计、施工规范等资料为依据。
国家、交通部现行的施工规范、规程、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验收标准及有关文件:
a、《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B01-2003)
b、《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c、《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e、《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
f、《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g、《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h、《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i、《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j、《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k、《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140-2001)
l、《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6、经批准的本合同段《实施性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二、编制范围
本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为雅砻江卡拉、杨房沟水电站交通专用公路第Ⅷ标纤维沟隧道洞门施工、暗洞施工、洞内路面等全部工作内容,其编制内容作为我合同段隧道专项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节 编制原则
1、遵循业主要求,确保实现质量、安全、工期、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等各方面的目标。
2、指导思想是:施工技术先进、施工方案可行、重信誉守合同、施工组织科学、按期优质安全建成,不留隐患。
3、质量管理目标:路基开挖施工放线准确、坡度满足设计要求、边坡平顺美观;
4、安全管理原则: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
5、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
6、贯彻执行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方针政策、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村规民俗。
7、重视生态环境,在施工期间及竣工通车后不发生水土流失,不破坏当地环境。
8、隧道采用配套快速施工技术,无轨运输。隧道建成后达到洞内干燥、不渗不漏。
9、重视隧道施工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及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建立以地质工作内容为先导、以量测为依据的信息化施工管理体系。
10、坚持项目法管理的原则。通过与业主、监理工程师和设计部门的充分合作,综合运用人员、机械、物资、技术、资金和信息,实现质量和造价的最佳组合。
11、坚持用工制度的动态管理。根据工作的需要,合理配备劳动力资源。
12、合理布局,从节省临时用地、方便相邻标段施工、搞好环保、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认真实施文明施工等多种角度出发,合理安排生产及生活场地、房屋布局,做好环境保护和营区绿化,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村民生活的影响。工程完成后,及时平整场地,恢复耕地。
第二章 工程概况
一、工程位置及技术参数
纤维沟隧道位于四川省西昌市木里县卡拉乡、卡拉-杨房沟水电站交通专用公路第Ⅷ标公路桩号K55+801~K57+458m段,全长1657m,进口与线路斜交60。不设置明洞;出口与线路正交设置4m明洞,暗洞按新奥法施工。纤维沟隧道采用“人”字颇,上坡0.5%(坡长139m)、上坡-2.3%(坡长1518m);进洞口(卡拉端)设计高程PH=1999.995,出洞口(杨房沟端)设计高程PH=1965.776m。隧道设计公路等级:三级公路隧道;设计荷载:汽—40挂车—200隧道设计行车速度:30㎞/h。
隧道主洞建筑界限见下表
项目 净宽(m) 净高(m) 行车道(m) 侧向宽度(m) 检修道(m) 主洞 10.25 7 7.5 0.25/0.25 0.75×2 回车洞 8.0 4.5 紧急停车带 3.5 5.0 二、隧道工程地质、地貌
本隧道沿线路段横穿山脊,山体雄厚,沿线坡度50—70°。进口坡度30—40°,洞口以上为陡崖,出口位于陡崖之下,坡度50—52.。
1)纤维沟隧道进口段
洞口段山体坡度30—40°,洞口以上为陡崖,地表为弱风化变质砂岩及大理岩裸露,边坡总体稳定,顺向层理及节理发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