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doc

浅析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

浅析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 摘要:“多余人”的产生和发展是俄国历史的产物,“多余人”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一些对社会制度不满、生活苦闷、厌恶当局又脱离人民无处施展抱负的先进人物的迷茫状态,“多余人”形象有其先进性和历史性,对整个世界文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俄罗斯 多余人 贵族 爱情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疾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他们很是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 “多余人”形象最早是在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主人公“奥涅金”身上体现的,在某种意义上“奥涅金”可以说是“多余人”的鼻祖,而这一形象真正的广为流传是在屠格涅夫1850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多余人日记》之后才更加深入人心的。之后又有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冈察洛夫《奥博洛莫夫》中“奥博洛莫夫”等。 出身“贵族”的“多余人” “多余人” 都出身于贵族家挺,优越的生活环境使他们根本不必为生活担心,他们从小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正是教育使他们开始思考社会人生。 也许人们追求财富、荣誉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作为一出生就拥有财富的贵族地主,他们渐渐认识到正是自己的特权地位造成了社会的不平等。他们背离本阶级价值的标准,不再把追求功名利禄、家庭幸福当作自己人生目的,作为上流社会、贵族阶级的一员却走上了与本阶级的价值标准相背离的道路。 《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学识广博、聪明深刻的奥涅金在二十六岁时仍然是个既无公职也无家室的人,成为上流社会眼中的怪人。毕巧林同样是个受过良好教育的贵族青年,他思维敏捷,才华出众,具有非凡的洞察力,但是他同样没有寻求仕途上的飞黄腾达,而是在爱情游戏中发泄自己旺盛的精力。他寻找的不是真实的幸福,而是短暂的刺激,他的一颗充满厌倦的心灵既不珍惜别人,也不珍惜自己。罗亭也同样出身贵族,不满现实,向往自由,他曾经用热烈的言语唤醒了人们沉睡的心灵,最后他死在巴黎街垒的巷战之中,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最后一个多余人奥博莫洛夫也是个受过良好教育的贵族青年,他也曾经担任过公职,但是很快就放弃了。 他以一种极端消极的方式,无所事事的懒散远离了社会,对他而言宁静安详的奥博莫洛夫卡既是他童年的回忆,也是他一生的向往。 二、腐朽的封建文化和贵族传统教育是“多余人”悲剧的主要原因 贵族传统教育导致了“多余人”性格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他们一方面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的恿陶,有一定的理想追求,不满社会现实,厌恶上流社会而力图自拔;另一方面自幼开始的贵族传统教育使他们染上了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俄国贵族青年的社会病——忧郁、苦闷、空虚、懈怠。这样一来形成了“多余人”的既追求新生又郁闷孤独的双重性格并存。奥涅金鄙视贵族社会的庸俗和伪善,不愿和贵族社会同流合污,但又不能争脱这个社会的独特习惯和偏见的束缚。他头脑聪明、自视清高,本不愿虚度一生,但又毫无生活目标,不知道需要什么、追求什么,缺乏行动的毅力和认真工作的习惯,最终变成一个“聪明的废物”。毕巧林一方面揭露攻击上流社会那套欺诈伪善的“人生学问”,厌弃痈恨贵族阶级追名逐利的庸俗卑鄙的生活;另一方面又摆脱不了上流社会的影响,游手好闲,玩世不恭习惯于在上流社会周旋。罗亭空喊日号,是典型的“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奥博洛莫夫显得更为枯燥,颓唐,腐朽,没落。懒惰是他的基本性格特征。他足不出户,用墙壁与社会隔绝起来。从早到晚,奥博洛莫夫在床上一次又一次的制定了“整顿自己领地的种种改良和变革的计划”,幻想着那些“明朗的日了、永久的夏天、永久的快乐、日一美的饮食和叶美的懒惰”然而,他的计划和空想来无踪,去无影;热得快,冷得更快;农奴卞的寄生生活把他身上的一切活力冲刷的一干一净。 所以说,“多余人”的懒惰与冷淡都是贵族教育和周围环境的产物。他们的政治立场不明确,远离人民,无法摆脱自卑的贵族立场,只好逃避现实,郁闷孤独地过日了。 三、“多余人”是新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播者 奥涅金、毕巧林、罗亭、奥博洛莫夫都是一些聪明的贵族青年。这些人出身贵族,思维活跃,头脑精明,乐于接受新观念,敢于批判社会,宣扬西方进步文化。奥涅金喜读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宣扬西方的民卞政治。他厌恶陈腐的封建文化,常用恶毒的阴郁的警句嘲讽时弊,批判自古以来的成见。在乡村,奥涅金试图进行农事改革。他创立了一种新的制度,打算用轻的地租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