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死缓制度的刑事政策意义及其扩张
死缓制度的刑事政策意义及其扩张
卢建平‘
2004年6月17日,马加爵被执行死刑。国内新闻媒体对此事作出了截然
不同的报道评述:一则消息是新华网云南频道6月18日电,标题为《马加爵被
执行死刑消息令云南高校师生振奋》,称“云南高校师生听闻马加爵被执行死
刑的消息后,大都异常高兴,有的鼓掌,有的唱歌,还有人相约晚上喝酒不醉不
归”。另一则是《中国青年报》6月18日的消息,题目是《马加爵被执行枪决云
大校园平静中有不静》。这些消息孰真孰伪?马加爵之死可喜可贺?抑或可
惜可忧?马加爵是彻底解脱了,但是他给我们这些生者留下的话题远没有说
完,所提的许多问题也远没有解决。
其中一个刑法学的问题就是,马加爵罪该处死,但是他能不能不被立即处
死?能否对他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当然这个问题后面潜藏着一些更深层的问
题,比如,杀了马加爵究竟解决了什么问题?假如不能解决什么问题,那么何苦
要杀他?既然死刑不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不废了它?或者,退一步说,在我国
目前尚不能全面废除死刑的现实条件下,我们能不能考虑尽可能地限制死刑的
适用或者执行,对马加爵这样有“人格缺陷”或者“精神障碍”的暂不执行死刑,
从而认真贯彻落实“少杀、慎杀”的刑事政策?
在如今一片喊杀声中,讨论死刑的废除或者限制多少显得不合时宜,至少
是冒出了许多书生的傻气。但是,只要“少杀、慎杀”依然是我们国家刑事政策
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讨论死缓制度的刑事政策就应该是有意义的。
一、死缓制度的意义在于限制死刑
死缓制度向来被认为是我国刑事法治的独创,其原创是我们的伟大领袖
毛泽东。在镇反运动中,毛泽东集中论述了死缓制度的政策意义,他认为:
“这个政策是一个慎重的政策,可以避免犯错误。这个政策可以获得广大社
会人士的同情。这个政策可以分化反革命势力,利于彻底消灭反革命。这个
政策又保存了大批的劳动力,利于国家的建设事业。”①这一政策的适用对
+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
士生导师。
①毛泽东:《关于镇压反革命》,载《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2页。
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
象,是“那些民愤不深、人民并不要求处死但又犯了死罪者,方可判处死
刑,缓期二年执行,强迫劳动,.以观后效。”①
按照现在的制度环境和话语背景,毛泽东关于死缓制度政策意义的论
述(例如,分化反革命势力、保存劳动力之类的说法)多数已经过时了,
当然其中的“避免犯错误”、“博得社会同情”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
义。而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慎重”二字,慎重就是要慎杀,就是“凡介
在可杀可不杀之间的人一定不要杀”。②至于毛泽东所归纳的适用死缓的条
件“民愤不深、人民并不要求处死”,也基本被我国现行的刑事立法所抛
弃了。
我国《刑法》第48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
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第50条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
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
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
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死缓制度的意义就在于限制死刑的适用。为了达到严格限制死刑的目的,
实际不适用死刑与实际不执行死刑是国际上通行的两种做法。所谓实际不适
用死刑,是指一国立法上虽然对某些犯罪规定了死刑,但在司法实践中对这
些犯罪基本上不判处死刑。所谓实际不执行死刑,是指虽然在立法上保留了
死刑,而且在司法上也作出了死刑判决,但是通过特定制度(如赦免)让死
刑不被实际执行,并最终转化为终身监禁或有期自由刑。
我国刑法中的死缓制度同上述实际不执行死刑的做法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对于死缓制度,主要应从以下方面加以考察:(1)死缓的适用条件。根据
《刑法》第48条第1款的规定,适用死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犯罪人
应当被判处死刑。这可以称为前提条件;第二,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这是
适用死缓的基本条件,也是该制度之所以能起到“少杀、慎杀”作用的根本
原因。(2)死缓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的条件。根据《刑法》第50条的规定,
这一条件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NB∕T 10342-2019 水电站调节保证设计导则.pdf
- 2025年中国碳化硼陶瓷项目创业投资方案.docx
- conval(康阀)画册.pdf VIP
- 污水波纹管工程施工方案(3篇).docx VIP
- 微观经济学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4年秋北方工业大学.docx VIP
- 2025年衢州常山县统计局公开招聘编外统计员13人笔试备考试题含答案详解(能力提升).docx
- 2024届高考英语二轮复习50分阅读理解提分练(五).docx VIP
- DB4211T 12-2022 医疗废物暂存间卫生管理规范.docx VIP
- 中国氯气项目创业计划书.docx
- 中国红磷阻燃剂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