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洛河发生大洪水对入汇区黄河局部河段河势的影响研究.pdfVIP

伊洛河发生大洪水对入汇区黄河局部河段河势的影响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伊洛河发生大洪水对入汇区 黄河局部河段河势的影响 董年虎1 孙振谦2 赵新建1 顾志刚1 高际平1 (1.黄委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郑州450000; 2.黄委会黄河防汛指挥办公室,郑州4so∞o) 摘要通过试验方法,结合黄河现状河道行洪能力,预测伊洛河发生大洪水时对入汇区 黄河局部河段河势的影响,并提出了减小这种影响所采取的必要工程措施,为黄河下游河道防 洪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伊洛河,入汇区,河势 1 目的及意义 伊洛河是黄河下游的一大支流,该支流的入汇河段位于小浪底下游至花园口区间。多年 来较大洪水统计资料表明,三门峡以上和三花闻的洪水量基本相等,而三花间的流域蔼积仅为 三门峡以上的6%,说明三花间洪水对黄河下游的防洪影响较大。此外根据三花间20世纪50 年代以来洪水统计分析,伊洛河(黑石关站)和沁河(小董站)的洪量平均约占三花间的60%和 20%,5日和12日洪量最大占三花间的75%和30%,说明两支流的洪水在三花间洪水的份量 450m3/s,1982 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中比较典型的1958年大洪水,伊洛河洪峰流量达9 ll◇m3/s和4 年大洪水伊洛河、沁河洪峰流量分别达4 130m3/s。因而两支流大洪水的入汇对 人汇区的河势以及对整个黄河下游的河势都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尽管小浪底水库已投入运 用.但对大洪水(主要是该两大支流的洪水)仍无法控制。因而研究伊洛河、沁河两大支流大洪 水人汇对黄河局部河段河势的影响则显得非常必要且具有现实意义。 2原型河道概况 伊洛河人汇区黄河河段河床物质组成为细沙。河谷南北宽度一般为7~8km,最宽处可 地,北岸有一系列的黄土低崖,形态较为破碎,在温县董宋以下有大规模堤防;南岸为邙山黄土 平岗,高出河面100~150m,形成了天然屏障口j。 该段河道内沙洲棋布,水流分汉,河槽变化不定,属游荡性河道[2]。自从1969年以后,铁 谢至官庄峪河段陆续修建了一些控导工程,右岸有赵沟、裴峪、神堤、沙鱼沟、枣树沟等工程;左 岸有逯村、开仪、化工、大玉兰、张王庄、驾部等工程。工程修建后,缩小了河道的游荡范围,特 别是1985年至1997年,温孟滩河段工程趋于配套,工程控导作用逐渐明显。但西气东输工程 穿黄所在河段(伊洛河口至官庄峪)的河道整治工程尚不配套,只是由于近些年来水量较少,河 势基本无太大变化。特别是沙鱼沟以下,主流几乎都是傍南岸邙山低崖进入汜水口至孤柏嘴 之间的大河湾,由此湾将主流挑向北岸驾部控导工程,遂折转至南岸枣树沟工程后下行。该河 段地理位置特殊,尤其是伊洛河人汇增加了河床演变的复杂性,因而该河段一直是黄河下游河 道整治工程规划布置的难点。20世纪90年代受枯水枯沙系列的影响,本河段主槽发生淤积, 河槽萎缩,农民在河滩上的耕种范围逐渐扩大,糙率增加,有效过流断面缩小,排洪能力下 降[3]。近年来不少部位河势上提,引起局部河湾发展,特别是在沙鱼沟以下,改变了多年主流 傍南岸而行的局面。个别年份汜水口至李村河势北移,军地滩坐微湾后方折回孤柏山嘴,反映 出穿黄河段在小水期也星河势多变的不利形势。 根据现有资料及实地踏勘情况,本河段床沙中值粒径D。。一o.08~o.15,埘竹,悬移质泥沙 中值粒径d。。=o.015~o.025撇,每次洪水特别是高含沙洪水时的泥沙级配都有较大差异; 较大。 3 研究方法及设计来水来沙条件 研究方法采取动床模型试验,在黄委会水科院北郊试验基地黄河小浪底至苏泗庄河道模 型上进行,模型除包括黄河干流外,还模拟了伊洛河及沁河等支流的人汇情况。模型设计依据 黄委会水科院多年动床模型试验经验,遵循黄河泥沙模型相似律,水平比尺入。,一600,垂直比 尺入H=60。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因其有巨大的调洪库容,有效地控制了进入黄河下游的洪峰流 量,使黄河下游防洪标准有了很大地提高。按照黄委会防汛办公室对年黄河近期可能出现的 大洪水防洪预案,设计洪水采用防洪预案“下大型”设计洪水,并采取三门峡、小浪底、陆浑、故 县水库四库联合调度的运用方式,得出试验设计洪水过程。该洪水过程洪峰期主要以伊洛河 来流为主,洪水过程中伊洛河黑石关站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