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 李春青 第六章 明代文学批评.pptxVIP

中国文学批评史 李春青 第六章 明代文学批评.pptx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明代文学批评 明代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空前繁复 戏曲与小说评点的勃兴:全面超越前代,形成了古代小说、戏曲批评的基本模式和范畴。 诗学思想的繁荣:诗学是明代文艺思想的主体,格调说与尊情论或师心论是影响最大的两种诗学类型。 第一节 明代文学批评 一、明代文化的转型 强烈渴望恢复华夏文明的中心地位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复汉官之威仪” 主张恢复王道和三代之治,“薄敛任贤,复先王礼乐”。 主张恢复“文能治国”的政治传统,使士人读书入仕的梦想得以实现。 提倡程朱理学,《四书集注》是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明中后期:阳明心学 中后期文学复古运动新特征: 一方面承明初复古之余绪,试图重建高壮华美的盛世格调,凝聚汉文化认同的民族意识; 另一方面又要反驳不良的士风和文风,挽救道德信仰的危机。 重视通俗文学和民间文学的创作或整理工作,“真诗乃在民间” 李梦阳:“古者国异风,即其俗成声。今之俗既历胡,乃其曲乌得而不胡也?故真者,音之发而情之原也,非雅俗之辨也。” 有学诗文于李崆峒者,自旁郡而之汴省。崆峒教以:“若似得传唱《锁南枝》,则诗文无以加矣。”……词录于后,以俟识者鉴裁:“傻酸角,我的哥,和块黄泥儿捏咱两个。捏一个儿你,捏一个儿我,捏的来一似活托,捏的来同床上歇卧。将泥人儿摔碎,着水儿重和过。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哥哥身上也有妹妹,妹妹身上也有哥哥。” 二、明代的文学状况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前期作为元代文学的余波和明代中后期文学突变的准备,可以视作中国中古文学的最后阶段;嘉靖(1522—1566)以后,文学变革犹如狂飙突至,迅猛异常,中国文学正式步入近古的新时代。” 第二节 明代文学批评概述 思想多元化的时代 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精妙的学术智慧,顺应历史语境 对古代文艺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总结 中国文学批评的近代化滥觞 一、戏曲与小说批评的勃兴 朱权 《太和正音谱》 用简明形象的语言对元明戏曲的审美特征进行了概括 重音律,并对词曲的演唱技巧、音韵格律作了深入的探讨 元末明初的戏曲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作家作品资料的搜集与音律的研究,还没有建立起较为系统完整的曲学理论。 明代中后期:中国古典戏曲理论批评随之进入了全盛时代 戏曲创作的“本色论”与“文采论” 本色论者重视戏曲的演出体制和音乐性质,文采论者则重视剧本文学的独立性和审美价值,并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注入其中,体现了戏曲发展过程中的文人化倾向。 何良俊 《曲论》 “情真语切”方是曲家本色,过分的文辞藻饰只会滞碍作家真性情的发露,进而削弱戏曲的感染力。 注重戏曲的音律体制: “宁声叶而辞不工,无宁辞工而声不叶” “《西厢》全带脂粉,《琵琶》专弄学问,其本色语少。盖填词须用本色语,方是作家。” 徐渭 《西厢序》 “世事莫不有本色,有相色。本色,犹言正身也;相色,替身也。替身者,即书评中‘婢作夫人终觉羞涩’之谓也。婢作夫人者,欲涂抹成主母而多插带,反掩其素之谓也。故余于此本中贱相色,贵本色。” 徐渭反对藻绘脂粉、窃彼经史的坏习气,提倡“家常自然”的语言风格,主张率直地表现真我的生命状态。 徐渭之后,李贽也倡导戏曲的自然纯真之美,突出强调了生命情感的自发性表现,并且与一种“化工”“趣灵”的审美体验相关,是对本色理论的新发展。 “汤沈之争” 汤显祖、沈璟 汤显祖:重视戏曲的“意趣”之美,主张忠于自我的表现,不肯寻宫数调 沈璟:吴江派曲家的代表,注重戏曲的唱腔和唱法,强调戏曲的音乐性质 调和汤、沈之争,主张取其双美 吕天成《曲品》云:“予谓二公譬如狂、狷,天壤间应有此两项人物。不有光禄,词硎不新;不有奉常,词髓谁抉?倘能守词隐先生之矩矱,而运以清远道人之才情,岂非合之双美者乎?” 王骥德《曲律》谓:“大抵纯用本色,易觉寂寥;纯用文调,复伤雕镂。”又说:“吴江守法,斤斤三尺,不欲令一字乖律,而毫锋殊拙;临川尚趣,直是横行,组织之工,几与天孙同巧,而屈曲聱牙,多令歌者齚舌。” 明代的小说理论和批评 小说地位的提高: 认为小说具有劝善惩恶的社会作用,不能以野说外道视之 充分肯定了小说的社会作用,而且还阐释了小说的情感教育机制 集中讨论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 主张历史小说必须忠于历史事实 强调历史小说的“补史”功能 将历史与演义等量齐观,对历史小说的艺术真实认识不足 熊大木:最早明确地将小说同史书区别开来 《大宋演义中兴英烈传序》 袁于令:正史“传信贵真”、小说“传奇贵幻” 《隋史遗文序》 容与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 “《水浒传》事节都是假的,说来却似逼真。” 冯梦龙: “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 无论小说中所描写事件是真实还是虚构的,都应当符合现实生活的情理逻辑。 《西游记》“幻”与“真”的关系 《水浒传》人物性格塑造 小说的通俗化 继宋元之后,明代的戏曲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