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与健康 20130227.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铁与健康 20130227

一、人体组成与营养素 一、人体组成与营养素 氧(65%) 碳 (18%) 氢 (10%) 氮 (3%) 钙(1.5%) 磷 (1.0%) 钾(0.35%) 硫 (0.25%) 钠(0.15%) 镁(0.05%) 铜,锌,硒,钼, 氟, 氯, 碘,锰, 钴, 铁 (0.70%) 锂,锶,铝,硅,铅,钒, 砷,溴 (痕量) 一、人体组成与营养素 人体所需营养素 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 微量营养素:属必需营养素;包括维生素与矿物元素。 矿物元素与矿物质概念的区别 一、人体组成与营养素 二、铁的生理功能 二、铁的生理功能 构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参与氧的运输 构成细胞色素和含铁酶,参与能量代谢 催化促进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 促进抗体的产生 促进肝脏的解毒功能 三、铁缺乏与健康 贫血 损害智力发育,损害儿童的认知能力 降低抗感染能力 易烦躁、头晕、恶心及精神功能紊乱等 增加机体对铅的吸收 三、铁缺乏与健康 发病原因 1.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 2.铁吸收障碍:如长期不明原因腹泻、慢性肠炎、克隆氏病等均可因铁吸收障碍而发生IDA。 3.铁丢失过多。 三、铁缺乏与健康 三、铁缺乏与健康 1.缺铁对铁代谢的影响:贮铁指标(铁蛋白、含铁血黄素)减低、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减低、总铁结合力和未结合铁的转铁蛋白升高、组织缺铁、红细胞内缺铁。 2.缺铁对造血系统的影响:红细胞内缺铁,血红素合成障碍,大量原卟啉不能与铁结合成为血红素,以游离原卟啉(FEP)形式积累在红细胞内或与锌原子结合成为锌原卟啉(ZPP),血红蛋白生成减少,红细胞胞浆少、体积小,发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严重时,粒细胞、血小板的生成也受影响。 3.缺铁对组织细胞代谢的影响:组织缺铁,细胞中含铁酶和铁依赖酶活性降低,进而影响患者精神、行为、体力、免疫功能及患儿生长发育和智力;缺铁可引起粘膜组织病变和外胚叶组织营养障碍。 三、铁缺乏与健康 铁过量直接损伤肝脏 四、铁缺乏的流行趋势 隐性饥饿,1986年WHO提出,指与3个必需微量营养素有关的问题,包括: 铁:WHO估计贫血患者将近13亿(亦说20亿),占世界人口的14%,其中约 50%的贫血是由缺铁引起的。 碘:2.75 亿缺碘 Vitamin A :0.45亿5岁以下儿童 Vitamin A 缺乏 四、铁缺乏的流行趋势 据中国CDC的调查显示,中国儿童贫血率在25%左右,妇女贫血率在20%左右,孕妇贫血率高达35%,成年男子贫血率则在10%左右。令人担忧的是,缺铁性贫血已经是铁缺乏严重时的临床表现,人群中铁缺乏的人数还要远远高于这一比例。 上海地区人群调查显示:铁缺乏症的年发病率在6个月~2岁婴幼儿75.0%~82.5%、妊娠3个月以上妇女66.7%、育龄妇女43.3%、10岁~17岁青少年13.2%;以上人群IDA患病率分别为33.8%~45.7%、19.3%、11.4%、9.8%。 高危人群 婴儿 5岁以下儿童 学龄儿童 育龄期妇女 铁减少期的情况 Region 0-4yr 5-12yr Women South Asia 56% 50% 58% Africa 56% 49% 44% Latin Am 26% 26% 17% Gulf Arabs 40% 36% 38% Developed 12% 7% 11% World 43% 37% 35% 五、铁的存在形式及吸收 体内铁的存在形式 总铁量中约64%用于合成血红蛋白 3.2%合成肌红蛋白 32%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于骨髓、肝和脾内 微量(1%)存在于含铁酶内和以运转铁形式存在于血浆中。 五、铁的存在形式及吸收 食物中铁的存在形式:血红素铁、非血红素铁。 吸收: 主要小肠上部~十二指肠。 铁吸收三个阶段: ① 肠道内阶段 ② 粘膜阶段。 ③ 体内阶段 血红素铁的吸收 血红素铁有较高的生物利用率(20%-30%) 血红素铁不受其它膳食因素影响 血红素分子是被整体吸收,在粘膜细胞内被释放。 非血红素铁 非血红素铁占总膳食铁的 85% ,但生物利用率仅有2%-7%,受几种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如植酸,酚类以及钙,而抗坏血酸可提高非血红素铁的吸收。除此之外还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体内铁的状况 铁盐的溶解性 消化道粘膜的完整性 抑制和促进吸收的因素 六、补铁产品 前期补铁剂是三价铁制剂(人体吸收的铁是二价铁)不利于吸收,现已淘汰。 中期为硫酸亚铁、富马亚铁、力蜚能等为二价铁,有刺激肠胃,吃了有恶心、呕吐,拉肚子,牙齿、大便变黑的副作用。 目前最常用的为乳酸亚铁,铁叶绿酸钠等。 IUPAC Name:?diso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