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盐和亚铁盐的探究.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铁盐和亚铁盐的探究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铁盐和亚铁盐的探究 1、Fe3+的检验: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FeCl2溶液和5mlFeCl3溶液,各滴入几滴硫氰化钾(KSCN)溶液。观察现象并记录: 滴入KSCN FeCl3 FeCl2 溶液由黄色变成血红色 无明显变化 思考交流: 小组合作归纳总结鉴别Fe2+、Fe3+的方法? Fe2+ Fe3+ 评价 观察法 NaOH KSCN 浅绿色 黄色 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红褐色 无明显变化 溶液显血红色 预测不同价态铁元素的氧化性、还原性 Fe :还原性 Fe2+:氧化性和还原性 Fe3+:氧化性 猜想预测 2、Fe、Fe2+ 、 Fe3+之间的转化 实现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还是还原剂? 【热身训练】 Fe Fe2+: Fe Fe3+: Fe2+ Fe: Fe2+ Fe3+: 氧化剂 强氧化剂 还原剂 强氧化剂 【认识试剂】 氧化剂 还原剂 氯水、KMnO4溶液、 H2O2溶液、 FeCl3溶液。 铁粉、 KI溶液、 镁条、 猜想预测 方案设计 【探究一 Fe2+ 】 ㈠ Fe2+的氧化性 将镁条一端打磨光亮后,插入1—2mlFeSO4溶液中,3秒后取出,观察镁条表面变化。 实验验证 1—2mlFeSO4中滴入KSCN溶液观察现象,再滴入滴入1—2滴氯水或H2O2,震荡后观察。 结论:Fe2+具有弱氧化性。 ㈡Fe2+的还原性 很容易被强氧化剂氧化生成Fe3+。 能否用KSCN溶液来检验Fe2+? 猜想预测 方案设计 【探究二】Fe3+的氧化性 1、1—2mlFeCl3溶液中滴入1—2滴KSCN,再加少许铁粉充分震荡,观察溶液颜色有无变化。上述溶液稀释后,尽量取清液加入1—2滴氯水,观察变化。 2、1—2mlFeCl3溶液中滴入KSCN,再加2—3滴KI溶液,充分振荡,观察溶液变化。 实验验证 结论:Fe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思考讨论:电子工业上,常用FeCl3溶液腐蚀铜来制造电路板。试分析其原理。 2Fe3+ + Cu = 2Fe2+ + Cu2+ 【迁移应用】 2、为什么在FeSO4溶液中常常加入铁钉或铁粉? 1、苹果切面为什么会变褐色(已知苹果中含有丰富的Fe2+)? 3、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现榨的苹果汁会在空气中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Fe3+),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是真的吗? 【学以致用】 李先生喜欢喝茶,最近出现头晕、头痛、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耳鸣等症状,医生诊断结果是:缺铁性贫血。治疗药物是: 补铁药 维C 维C和铁搭档,效果会更好!! 课堂达标 1、下列关于Fe2+和Fe3+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Fe2+的水溶液为浅绿色 B.Fe3+的水溶液为黄色 C.Fe3+具有氧化性,Fe2+具有还原性 D.Fe3+溶液中滴入含SCN-的溶液,立即出现红色沉淀 D 2、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为 ① 加入足量氯水?? ② 加入足量NaOH溶液?? ③ 加入少量KSCN溶液 A. ① ③??? B. ③ ②??? C. ③ ①??? D. ① ② ③ C 3、为了检验某FeCl2溶液是否变质,可向溶液试样中加入 ( ) A.石蕊溶液 B.铁片 C.KSCN溶液 D.NaOH试液 C 4、除去括号中的杂质: FeCl2溶液(Cu2+):_____;FeCl2溶液(Fe3+):____ FeCl3溶液(Fe2+):_____; Fe Fe Cl2 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Fe3+==2Fe2+ B.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2++3H2↑ C.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Fe2++Cl2==Fe3++2Cl- D.Fe(OH)3与盐酸反应:Fe(OH)3+3H+==Fe3++3H2O D 我的收获 1、不同价态Fe元素的性质及相互的转化。 2、对物质的研究可以用“猜想预测—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方法。 3、同伴之间分工合作、讨论交流效率更高! ······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