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七年制-2014).ppt

第二十四章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七年制-2014).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十四章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七年制-2014)

第二十四章 (P260-273)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drugs used to treat disease of the blood);第一节 抗凝血药 (anticoagulants) 一、血液凝固 (blood coagulation, blood clotting) 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复 杂的蛋白质水解活化过程;最终使可 溶性的纤维蛋白原变成稳定、难溶的 纤维蛋白、网罗血细胞而成血凝块。; 二、抗凝血药 (anticoagulants) 是一类能通过干扰生理性凝血过 程的某些环节而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 临床主要用于血栓的形成和已形成血 栓的进一步发展。; 三、抗凝系统 包括 抗凝血酶 Ⅲ (antithrombin Ⅲ, ATⅢ) 蛋白质 C (protein C, 又称为抗凝蛋白 C) ATⅢ 合成部位: 肝脏细胞,肺、脾、肾、心、肠、脑和 血管内皮细胞也具有合成 ATⅢ 的能力。 机制: ATⅢ 结构中含有精氨酸残基 ? 作用于以丝 氨酸为活性中心的凝血因子 Ⅱa、Ⅸa、Ⅹa 、 Ⅺa 和 Ⅻa →形成 1:1 复合物 → 凝血因子失 活 → 抗凝作用。 ; 四、常用抗凝血药 Ⅰ. 凝血酶间接抑制药 肝素、低分子量肝素、 硫酸皮肤素。 Ⅱ. 凝血酶直接抑制药 重组水蛭素。 Ⅲ . 维生素 K 拮抗药 香豆素类。; (二) 体内过程 MW 大 (3~30kD, 15kD), 不易透 过生物膜,po 不吸收;肌内注射易引 起局部刺激和出血症状,应避免; 皮 下注射 20~60 min 起效, 1~2h 达血 药峰浓度。临床常 iv. 抗凝活性 t1/2 与剂量呈正相关。; (三) 药理作用 1. 抗凝作用 (1) 增强 ATⅢ 活性 带负电荷肝素 + 带正电荷 ATⅢ 赖 氨酸残基 → 可逆性复合物 ? ATⅢ 发生 构象改变 → 活性中心充分暴露 ? ATⅢ 以精氨酸残基迅速与丝氨酸蛋白酶活性 中心的丝氨酸残基结合 →加速 ATⅢ 对 凝血因子Ⅱa、Ⅸa、Ⅹa、Ⅺa、Ⅻa灭活 → 抗凝作用. ; 肝素-ATⅢ-凝血酶复合物一旦形成 → 肝素从复合物上解离 → 与另一分子 ATⅢ 结合 → 反复循环利用。 ATⅢ-凝血酶复合物被单核-巨噬细 胞系统所清除。 抗凝作用特点 ① 体内、体外抗凝血作用强大、快速; ② 抑制由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2. 激活肝素辅助因子Ⅱ(HCⅡ) 3. 促进纤溶系统激活 4. 降血脂作用 肝素 ? 内皮细胞释放脂蛋白酶 → 血浆 CM 和 VLDL 的 TG 水解为甘油和 游离脂肪酸。 停用肝素,此作用立即消失;故无 重要临床意义。; (四) 临床应用 1. 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尤其适用于快 速抗凝治疗 深 V 血栓、肺栓塞、外周 A 栓塞等. 2. 治疗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各种原因引起均有效。 3. 防治心肌梗死、脑梗死、 心血管手术 及外周静脉术后血栓形成。 4. 体外抗凝 心导管检查、体外循环及血液透析等。; (五) 不良反应 1. 自发性出血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