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墙上的斑点》-宋
《墙上的斑点》 英 · 伍尔芙 《墙上的斑点》 作者简介 英国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伍尔芙否定生活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强调“内心真实”,作家的任务是接近生活的本来面目,就应该深入到人物的意识层次。 《戴洛维夫人》 (Mrs. Dalloway)、 《灯塔行》 (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间》 (Jakobs Room)。 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年出生在伦敦一个文学世家,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是著名的批评家、传记家和出版家,家族成员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当时许多学者名流是她家的常客。在这种“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受浓厚的文化氛围的熏陶,自然形成她高贵的气质。快乐过后,接踵而至的是一连串的打击,从1895年起她最亲近的人相继死亡,这使她经历了多次不同的程度精神崩溃。精神病症折磨了她一生。 1941年3月,由于对刚完成的小说《幕间》不满意,又因为“二战”战火已燃烧到英国,更由于她确信自己的精神分裂症即将复发,便留下一纸绝命书投河自尽。 1941年 3月28日,一位年届59,拥有高贵典雅气质的贵族妇女,在她的上衣口袋里装满鹅卵石,然后毫无留恋地走进了她英国乡间住处旁的乌斯河,慢慢地沉入了水的深处。她活着时,为世人创造了一部部不朽的著作,即使死也要让一条原本寻常的河流从此名扬天下。她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伟大的女权主义者弗吉尼亚·伍尔夫。 最亲爱的: 我感到我一定又要发狂了。我觉得我们无法再一次经受那种可怕的时刻。而且这一次我也不会再痊愈。我开始听见种种幻声,我的心神无法集中。因此我就要采取那种看来算是最恰当的行动。你已给予我最大可能的幸福。你在每一个方面都做到了任何人所能做到的一切。我相信,在这种可怕的疾病来临之前,没有哪两个人能像我们这样幸福。我无力再奋斗下去了。我知道我是在糟蹋你的生命;没有我,你才能工作。我知道,事情就是如此。你看,我连这张字条也写不好。我也不能看书。我要说的是:我生活中的全部幸福都归功于你。你对我一直十分耐心,你是难以置信地善良。这一点,我要说——人人也都知道。假如还有任何人能挽救我,那也只有你了。现在,一切都离我而去,剩下的只有确信你的善良。我不能再继续糟蹋你的生命。 我相信,再没有哪两个人像我们在一起时这样幸福。 “意识流”的提法,最早出现在心理学著作中,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他说:“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不断流动着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此后,我们再说起它的时候,就把它叫做思想流、意识流或者主观生活之流吧。” 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作品: [法国]马赛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 [美国]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意识流与现实主义 意识流: 完全面向自我,重在表现人的下意识、潜意识乃至无意识的内心世界 现实主义: 讲究一个取自现实的典型形象 1.内心独白 2.自由联想 3.蒙太奇 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是法语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意为构成和装配。后被借用过来,引申用在电影上就是剪辑和组合,表示镜头的组接。 4、时序颠倒 意识流小说写作技巧 意识流小说特点 记录意识流程 取消故事情节 直面心灵世界 淡化人物形象 叙述跳跃穿插 打破因果联系 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环境描写 超短篇小说 最后一个地球人坐在家里,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墙上的斑点》 无故事情节 无环境描写 无具体人物形象 无意识的幻觉 “我”的精神世界 《墙上的斑点》 这是一篇很奇特的小说。女主人公冬日里坐在壁炉前吸烟,透过烟雾,看到墙上的一个斑点。她反复猜想着它是什么,于是无数“无意识的幻觉”像潮水一般“一哄而上”。它究竟是什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借此显示精神世界纷繁复杂的意识流动。 作者一惯认为,艺术的任务不是再现客观世界,而是表现客观世界在人的心理意识中的反映,表现感情、感觉、联想、想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种艺术主张在这篇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也许是精神世界太丰富敏感的缘故,伍尔夫否定生活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强调内心真实。她认为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一个普通人的 “ 头脑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 、奇异的倏忽即逝的 ,或者用锋利的钢刀刻下来的。这些印象来自四面八方 ,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 ” 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因此,视接近生活的本来面目为己任的作家,就应该深入到人物 的意识深层 , “按照那些微尘纷纷坠落到人们头脑中的顺序,把它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