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体液电解质与微量元素检验PPT.ppt

  1. 1、本文档共1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体液电解质与微量元素检验PPT

第十一章;;第一节;体液、电解质的定义;2、分布特点: ⑴血浆与细胞间液的大部分电解质含量基本接近,但pr-不同,血浆的明显高于细胞间液,这一差异对于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及血浆与细胞间液之间水的交换具有重要意义; ⑵细胞内液电解质总量大于细胞外液,但细胞内、外渗透压基本相等,这是因为细胞内液二价离子、pr-多,但这些电解质产生的渗透压较小。;;;;二、钠、钾、氯的代谢及平衡紊乱;;;;;;;;;; 火焰的热能使基态原子被激发,激发态的原子不稳定,立即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谱线,并迅速回到基态。发射光谱线的强弱与样品中钠、钾的浓度成正比。钠的特征谱线为589nm(黄色),钾的特征谱线为766nm(深红色);定量方法: ;2.离子选择电极法 ;3.酶法 ;⑵K+的测定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与二磷酸腺苷(ADP)在钾-依赖性丙酮酸激酶(PK)催化下,生成丙酮酸和三磷酸腺苷(ATP),丙酮酸和NADH在乳酸脱氢酶(LDH)催化下,生成乳酸和NAD+。反应中NADH的消耗量与样品中K+浓度呈成比,故在340nm处监测吸光度下降速率,即可计算K+的含量。 K+、PK PEP + ADP 丙酮酸 + ATP LDH 丙酮酸 + NADH + H+ 乳酸 + NAD+;;【参考范围】;【临床意义】; (2)血清钾降低:常见于严重腹泻、呕吐、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服用利尿剂、胰岛素的应用、家族性周期性麻痹发作时、钡盐与棉籽油中毒等。低血钾影响心肌功能,表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传到阻滞,室性期外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严重者心跳停止于收缩期。 ;2.钾 (1)血清钾增高:常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休克、组织挤压伤、重度溶血、口服或注射含钾溶液过多等。高血钾症主要是神经肌肉症状,如肌肉酸痛,苍白,肢体湿冷等一系列类似缺血的现象,神经与肌肉连接处兴奋性抑制,可发生心内传到阻滞,出现心跳减慢,心率不齐,循环功能衰竭,甚至纤维性颤动,最后心跳停止于舒张期。 ;; ISE法是目前测定Cl-最好的、也是使用最多的方法。氯电极是由AgCl、FeCl3-HgS为膜性材料制成的固体膜电极,对样本中的Cl-有特殊响应。氯电??总是与钠、钾电极配套使用,测定氯所需的试剂和定标液也是与钠、钾电极应用的缓冲液和校准液组合在一起。ISE法简便、快速、准确、精密。;2.硫氰酸汞比色法 ;【参考范围】;【临床意义】;第二节;一、钙、磷、镁的代谢及调节;;;影响食物中钙吸收的因素: 活性维生素D3 年龄增高而减低 钙盐在肠道的溶解状态(pH) 食物中的植酸、草酸与钙结合 食物中钙磷比例2:1最佳;钙的排泄途径;2、磷代谢;影响食物中磷吸收的因素:;3、镁代谢;镁的生理功能 ;吸收部位:小肠上段吸收,吸收率只有30~40%。 ;(二)钙、磷、镁代谢的调节;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1,25-(OH)2-D3 ;(三)钙、磷、镁代谢紊乱;;;;;;;;;;;;;;;;;;;;;;;;;;;;;;第三节;;;;;;;;;;;;;;;;;;;;;;;;;;;;;;;;;;;;;;;;;;;;;;;;;;谢 谢!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