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68健康评估课件3.三大常规PPT
实验室检查;定义;血液常规检验包括:
RBC+Hb、WBC+DC;(一)血红蛋白测定[目的]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含量[采集方法]毛细血管采血[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L 成年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临床意义] 增多:相对增多: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 烧伤、出汗过多; 绝对增多:新生儿、高原居民、剧烈运动;严重的心肺疾病、肺气肿、肺心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减少:妊娠中、晚期、老年人、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失学性贫血。 ;;[临床意义]1、N 生理性增多:新生儿、妊娠、分娩、寒冷、饱餐、剧烈运动后 病理性增多:急性感染; 组织坏死及损伤:手术、 中 毒; 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急性大出血; 急性溶血。;减少: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如伤寒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物副作用或放射性损伤:如抗肿瘤或抗甲状腺药物、X线或镭照射等脾功能亢进、过敏性休克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核象变化 中性粒细胞核象:正常外周血中性细胞以3叶核居多。 核左移:外周血中性细胞以杆状核居多,超过5%,或伴有原始,幼粒出现,见于急重感染、中毒。 核右移:中性细胞以五叶核增多,>3%,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再障(造血功能低下),应用抗代谢药物(使DNA合成障碍);2、E增多:哮喘、荨麻疹、血清病等变态反应疾病,血吸虫、蛔虫、钩虫等寄生虫病减少:伤寒、副伤寒以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者3、B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黏液性水肿、脾切除术后以及铅、铋锌等金属中毒;4、L增多:儿童有生理性增多、成人见于病毒、结核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减少:放射病、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烷化剂。5、M增多:疟疾、结核、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急性感染恢复期;血液的其他检查;贫血性疾病检查 ; [临床意义]
· HCT↑:临床上测定脱水病人HCT,了解血浓缩程度。作为计算补液参考。
HCT↓:见于各种贫血:再障-正C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
故HCT减少程度与RBC计数不一定成正比例
;2、网织红计数(Ret)
Ret是晚幼红与成熟红细胞之间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目的]:测定网织红细胞在单位容积中所占的数量。
[标本采集方法] 毛细血管采血
[正常值]
成人: 0.5-1.5% 绝对值(24~84)*109 /L
新生儿:2-6% 绝对值(96~288)*109 /L;[临床意义]
①↑表示骨髓红系增生旺盛:如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
②↓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障、恶性贫血。
③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观察及治疗性试验的观察指标。
;出血性疾病检查;[临床意义]
血管壁病变: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维生素C缺乏。
pLt↓或功能异常: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血小板无力症。
其他:抗血小板药物过量使用、DIC、严重肝、肾疾病;2、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 count,PC)。
[目的]测定单位容积血小板的含量,主要了解血小板生成与消耗之间的平衡变化.70%存在于血中,30%在脾pt池中。
[标本采集方法] 毛细血管采血
[正常值]: (100-300)×109/L;[临床意义]:
①减少 pt<100×109/L,当pt<50×109/L有出血症状。
pt生成障碍:再障,白血病,骨髓瘤。
pt破坏过多:ITP,脾亢,恶性淋巴瘤,DIC。
Pt分布异常:脾肿大,大量输库血。
②增多:pt>400×109/L,为pt增多症。
原发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RBC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反应性↑:急慢性炎症、急性失血或溶血等应激情况下增多。
;;3、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 BT)
指皮肤损伤出血到自然停止出血所需的时间
[目的] 指皮肤损伤出血到自然停止出血所需的时间了解血小板的数量、功能及血管壁的结构、功能状况
[采集方法] 指端刺3MM的伤口从血自然流出时计时,隔30秒吸去血液,直至血自然停止。
[参考值]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