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简介.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梅简介

黄梅简介 黄梅简介 湖北省黄梅县位于湖北省东端,大别山尾南缘,长江中下游结合部北岸,为鄂、赣、皖三省交界。东与安徽省宿松县接壤,西与湖北省武穴市毗连,南与江西省九江市区隔江相望、一桥相连(即九江长江大桥),北与湖北省蕲春县山水相依。地当要冲,四通八达。史称吴头楚尾,荆扬咽喉,可北走京华,南驰百粤;今襟鄂皖赣3省,连华东与华中两大经济区。地跨东经115度43分至116度07分,北纬29度43分至30度18分,东西最大宽度37公里,南北最大长度6l公里,总面积为 1645平方公里。县治黄梅镇,西北距湖北省会武汉(公路)253公里。   黄梅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纯朴,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称黄梅县,距今有1450年历史。黄梅是驰名中外的佛教禅宗圣地,是全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故乡,是鄂东红十五军诞生地,还是闻名全国的 “楹联之乡”、“诗词之乡”、“武术之乡”、“戏曲之乡”、“挑花之乡”、“佛教之乡”。“唯楚有才,鄂东为最”。这里诞生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哺育了明朝哲学家瞿九思、兵部尚书汪可受;清朝探花、一代廉臣帅承瀛;走出了中国近代哲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汤用彤,著名民主人士、民革中央秘书长梅龚彬;孕育了当代教育家、独树一帜的文学巨匠废名(冯文炳),中共湖北省委书记赵辛初、前中共中央团委第一书记、现湖南省副书记、湖南省省长周强等。古往今来,群星灿烂,无不显现这是一块充满灵气、绚丽而文明的热土。   黄梅自然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是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破额山前的四祖寺重建如初,距寺不远的灵润桥、毗卢塔,造型奇特。驰名中外的五祖寺,始建于唐,盛于宋,是我国佛教禅宗的主要圣地。西山挪步园云雾缭绕,幽静清新,崇山峻岭之中,宾馆楼房林立,实属避暑胜地。被誉为中华古梅寿星的蔡山晋梅,比浙江天台山的隋梅还年长300岁,堪称稀世之宝。还有新石器时代的塞墩遗址,汉代英布王城址,南北朝时参军鲍照墓,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王仙芝墓,宋代乱石塔、朱元璋题匾天下第一山的意生寺等,都是著名的古迹,这些已与江西的庐山、石钟山、龙宫洞以及安徽的天柱山、九华山、黄山等旅游胜地连成跨省旅游网络。   黄梅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水陆便利,素有“七省通衢”之称。京九、合九铁路在此交汇,境内设有5个客货站;万里长江黄金水道过境58.86公里,九江长江大桥飞架天堑;京福、沪蓉两条高速公路穿境64.6公里,设立4个进出站口;105国道、柳界公路、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从黄梅县城驱车向南25分钟可到九江,2小时可到南昌;向西北约2小时可抵武汉;向东2.5小时可达合肥,4个小时达南京。这里已经成为通江入海、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交通枢纽,是长江经济带和京九经济带、华东经济圈与华中经济圈的结合部。九江大桥北岸的小池镇,早在1992年就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并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完备,是各路商贾投资兴业的“金三角”。   黄梅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磷矿探明储量1300万吨;铁矿储量5800万吨,品位45%左右;重晶石储量约50万吨;硅石储量约1000万吨;钾长石储量约5000万吨;石膏储量约2.6亿吨;滑石粉储量2000万吨;瓷土、石灰石、花岗岩分布较广,储量甚为可观。 黄梅戏的发源地   CCTV—4《走遍中国》黄梅戏起源 优酷 /v_playlist/f1092816o1p2.html   黄梅戏是我国名闻天下的五大戏剧种类之一。它可能是起源于明朝黄梅县的民歌小调黄梅调(特别是采茶调)和鄂东地区流行的“山歌畈腔”。 黄梅县的紫云,龙坪,多云等山区,早在唐宋时就盛产茶叶,并享誉全国。每年春天采茶时,茶农们习惯于一边采茶一边唱着山歌小调和民歌,来调剂生活。就在这种漫山遍野歌声不绝之中,黄梅采茶戏孕育成熟。 黄梅采茶戏在自身不断地发展过程中,积极向外地拓展,约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黄梅采茶戏随着黄梅县的逃荒难民和说书艺人大量入皖而流传到安庆以及江西鄱阳湖一带,并形成成熟的黄梅戏。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源于湖北黄梅地区,因人民的社会交往逐渐向东流传到安徽怀宁为中心的地区,并以此为中心,发展成型,在其漫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了青阳腔、徽剧等和当地民歌及其他戏曲的音乐精华,逐渐形成了今天自己独特的风格。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   早期黄梅戏的演出剧目,大多为老艺人自编自演的反映底层民间生活的小戏。本世纪50年代,一大批有志于戏曲事业的知识分子加入黄梅戏传统剧目的发掘与再创造的行列,他们的加入,大大丰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