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教育启示录.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启示录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教育启示录 范惠敏 山东潍坊市育华学校 261000;付晓萌 山东潍坊高新国际学校 261000 生活处处皆教育。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都蕴含着育人的契机。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善于捕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拥有师生间这一场场不曾预约的精彩。不信?读读下面的故事吧! 一、扶不扶 某天傍晚,女儿放学回家,眉飞色舞地跟我分享她们班里发生的趣事:政治课上,她们老师针对当前的时事热点,抛出了一个问题:“假如,一位老太太在路上摔倒了,你扶不扶?”女儿当时的回答是:“我必须要先找一个证人,然后再扶。”在说这句话时,女儿颇有些为自己的理智而洋洋自得的意味。他们班里的高材生阿凯斩钉截铁地说:“我一定扶。”当我听到女儿转述到这里时,心里暗暗为阿凯叫好!不愧为高材生!但,女儿接下来的描述又让我不知所云。老师又追问阿凯:“难道你不怕被老太太误解是你撞的她吗?”“没问题的,我不怕,因为我爸爸是法官(阿凯的爸爸确实是法官)。”阿凯此时不失时机地幽了一默。于是,全班爆笑。 听完了女儿所谓的“笑话”,可能是出于一名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我竟一点也笑不起来。我既不能为女儿的“理智”而心甘情愿地欣慰,又不能为阿凯的“义举”而毫无顾忌地喝彩。我心里很纠结:我们的社会怎么了?我该怎么做? 第二天一早,我来到教室,和我们班的三个孩子也讨论起了这个问题。我刚刚把问题提出,飞儿不假思索,第一个起来斩钉截铁地回答:“不扶,因为电视上说了,有些老太太专门赖人。”平日里就显得有些憨厚的宝儿第二个发言:“老师,我扶。”我故意反问:“那你不怕被赖到吗?”宝儿又开始他一贯的支支吾吾,我又追问:“假如,你被误解了,你以后还会不会扶?”“我不会了。”这次,宝儿回答得颇为干脆。粟儿是个考虑问题比较周到的孩子,只见她不紧不慢地站起来,慢条斯理地分析:“我会视情况而定。如果我没有紧急的事情,我就会扶。”“什么紧急情况,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吗?”听到这儿,我插了一句。“比如说我急着上厕所,还有我快要上学迟到了。”“那也不行,生命是第一位的。有的时候,打个电话并不需要多长时间。”我循循诱导。“那我就去扶。”“你的第二种情况呢?”我想知道。“如果我看见老太太不像是真摔倒了,表情不真实,我就不扶。”天哪,粟儿竟然考虑到了社会上的的“碰瓷”现象。我说:“粟儿,只要是骗子,演技都是很好的,如果你最终还是被赖上了,怎么办?”看来被我问急了,粟儿索性大声喊:“我不管了,我就去扶,不然我对不住我的心!”我终于听到了我想听到的话。 是呀,道德是文明的内核,良心是道德的底线,曾几何时,我们有多少人把自己的良心都丢了! 于是,我告诉孩子们: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施以援助之手,是我们唯一的无悔的选择。怕被误解,绝对不应该成为我们拒绝施爱的理由。 “敬畏生命” 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核心价值观。当然,对于儿童而言,最好的施救方式就是向周边的成年人求助,并及时拨打求助电话。 和孩子们讨论完了,我心里舒畅了很多。就想,今天回家后,一定要把我们课堂上讨论的结果跟女儿分享。 是呀,正如社会学家孙立平所说,只要在我们的社会储藏室里,多放置些“人文关怀”。人性复苏了,道德方能走进“春天里”。我想, 到那时,“扶不扶”一定不会成为一个命题,而是一种本能。 二、有谁,在意了孩子 三月的天气,乍暖还寒。一天上午,我和几位同事去某地市一所县级实验小学去参观经典诵读现场。一到那儿,阵势可真够宏大的:红旗招展,彩旗飘扬,操场上人山人海,观者如织,花花绿绿的学生作品摆满了操场四周。学校的老师们容光焕发,孩子们朝气蓬勃,都穿着单薄的校服,为了呈现“时时处处皆可读”的阅读现场,孩子们被分成众多的方阵,有坐在楼梯上读的;有围在旗杆下读的;有在小花园的凉亭里读的……稚子童声,书声琅琅,整个校园里弥漫着一派沸腾的类似过年的气氛。 因为领导姗姗来迟,现场会还不能正式开始。我穿着厚厚的鸭绒服穿梭在孩子们中间,因为,冷冻闲人,一停下来就很冷。我走到一个正在朗读的小女生身边,我摸摸她的手,问:“冷吗?”“不冷。”她高兴地一边回答一边又继续朗读。摸着孩子冰冷的手,我知道孩子没和我说真话。我竟不知道如何评价孩子的表现。我只好选择了沉默。时间已到九点半,领导们陆续到位,现场会正式开始。 接下来,我以为参观结束了。结果还不行,自由参观开始。校方准备得很充分。演完节目的孩子们一部分又开始坐在原先的位置开始诵读,一部分参加课堂教学展示。不知怎么的,我心里忽然冒出“道具”这个词,孩子们是道具?我为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我又来到旗杆底下朗诵的一组中,这时太阳已至中天,光线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