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龙秀梅 摘要:数学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 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纽带。本文对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提问;学生 作者简介:龙秀梅,任教于广西桂林市临桂县第一中学。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将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是当今数学教师最重视研究的问题。数学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重视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就精讲精练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结合教育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提问的要求 1.问题的设计 陶行知说:“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要在教学中有效提问,教师是关键,而精心设计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则是关键之中的关键。 设计问题时,教师要从内容到形式仔细斟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弄清楚何处可设问,何处不宜设问。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通过努力思考,“跳一跳,摘得到果子”,使学生在生疑、解疑中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让学生从旧的知识中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使他们享受获得新知的乐趣。设计问题时,要避免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若设计的问题太容易,会使学生逐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屑一顾;若提出的问题太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又会丧失解决问题的信心,所提出的问题要求过低或过高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合理性,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按班级中上等学生的水平来设计,同时也要顾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引其疑,启其思,增其识”的目的。 2.问题的编排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设疑解惑,为学生理解知识、教师推进教学服务。因而编排问题系列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不可过于简单,问而不启,要有一定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探讨知识的来龙去脉。例如讲圆内接四边形性质时可作如下提问: (1)如图,四边形ABCD是圆O的内接四边形,ang;BOD=110deg;,则ang;A=  ;ang;C=  ,为什么? (2)ang;A与ang;C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3)圆内接四边形ABCD的对角有什么关系? 问题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学生不仅能轻松地总结出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还从中体会到四边形性质与圆周角之间的关系。 二、课堂提问的方式 1.穷追不舍的提问 穷追不舍的提问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是整堂课的核心部分。教师可根据数学学科知识结构的特征,把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分成若干个大问题,对于某些比较难的大问题又分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分步思考,降低难度,当各个小问题都解决后,大问题随之迎刃而解,若干个大问题都解决了,那么整节课的疑点也即消除。采用递进式提问,通过一连串的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拓宽思路,抓住本质。这样不但能挖掘知识信息间的落差,而且能展示教师思维的全过程,给学生一顿思维的套餐,师生之间产生共鸣。 例如九年级数学上册《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一节中,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 (1)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设想一下,车轮如果做成正方形或者是长方形,结果会怎样呢? (2)想一想,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3)如果是方形的话,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4)根据上面的问题,想一想,要使车轮能平稳地滚动,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应当满足什么关系? 这些设问不仅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暗示,而且也给学生流露出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样处理,重新把问题抛给学生,促使他们多重考虑问题,增加了思维的深广度。 2.以旧引新的提问 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借助学过的知识,从旧知识中获得对新知识的想象,巧妙地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菱形”时,可将学生带入如下学习情境:我们前面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矩形,如果我们对平行四边形的角加以限制,即有一个角是90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