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出血与血栓PPT.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围手术出血与血栓PPT

陈文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陈 文 明;;Venous;凝血酶 血管损伤 组织因子 血小板 胶原暴露 外源凝血系统 PGG2/H2 血小板粘附 XIIa XII TXA2 血小板初发聚集 凝血酶 内源凝血系统 ADP 血小板释放 pF3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儿茶酚胺 5-HT 血小板初发聚集(大量) 血小板栓子 其它血细胞 止血与血栓形成;血 小 板 活 化 机 制;;TF/VIIa; 抗 凝 系 统;;Classes of new anticoagulants ( The new anticoagulants and the various levels in the coagulation cascade they act upon );DIC前期(Pre-DIC)的诊断标准 Pre-DIC是指临床上已有DIC病因的存在,同时有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异常,但尚未达到DIC的确诊标准。Pre-DIC的疗效明显好于DIC的疗效。所以,Pre-DIC的诊断和治疗变得尤为重要。;Pre-DIC的参考诊断标准: (1)存在易致DIC的基础疾病。 (2)有下列一项以上临床表现:①皮肤、黏膜栓塞、灶性缺血性坏死、脱落及溃疡形成;②用原发病不易解释的微循环障碍,如皮肤苍白、湿冷及紫绀等;③不明原因的肺、肾、脑等轻度或可逆性脏器功能障碍;④抗凝治疗有效。 (3)实验诊断:有下列三项以上实验异常,①正常操作条件下,采集血标本易凝固,或PT缩短3秒以上,APTT缩短5秒以上;Fg升高;③血浆血小板活化产物(β-TG、PF4、TXB2、P-选择素)含量增加;③凝血激活分子标志物含量(F1+2、TAT、FPA、SFMC)增加;④抗凝活性降低:AT:A降低、PC:A降低;⑤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分子标志物(ET-1和TM)增高。 ;肝素监测: APTT:是监测肝素的首选指标,在血浆肝素浓度为0.1~1.0U/m1时有较高的敏感度。 在使用肝素的第1~2天内,应每4~6小时监测1次,以后酌情决定每天的监测次数。 关于监测的采血时间:若为静脉注射或皮下给药,应选择在二次用药的中点或下一次用药之前,若系静脉持续滴注,则无时间限制。 肝素治疗的有效阈值是APTT检测值为正常对照值的1.5倍即可;肝素用于治疗的安全有效范围是APTT检测值为正常值的1.5-2.5倍。;提示溶栓治疗可能会发生出血的指标 1.治疗开始数小时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低于1.0g/L。 2.治疗3天后,血小板计数低于50X109/L。 3.APTT延长到正常对照值的2.0倍以上。 提示溶栓治疗有效的指标 1.纤维蛋白原(Fg):为1.2~1.5g/L。 2.凝血酶时间(TT):是同时检测的正常对照的1.5~2.5倍、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为300~400 nag/L、D-二聚体增高(不同疾病、不同部位的血栓和不同剂量的溶栓剂,其增高水平不同)、a2-抗纤溶酶活性(a2-AP:A)降低到参考值的30%以下为宜。 ;凝血检查的指控问题;;D-二聚体    急性血凝块形成激活凝血及纤溶系统D-二聚体水平升高。因此,在急性PE及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情况下,D-二聚体很少处于正常水平,但在肿瘤、炎症、感染、坏死、主动脉撕裂、住院或妊娠等情况下,D-二聚体可能升高。    当急性PE或DVT发生时,用定量酶联免疫分析(ELISA)或ELISA衍生(ELISA-derived)的方法检测D-二聚体的敏感性高(95%),特异性低(约40%),而采用全血凝集法和定量乳胶凝集法测定D-二聚体的敏感性为85%~90%。 D-二聚体正常对PE患病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