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创伤PPT.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震创伤PPT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积极应用各种中医药适宜技术和方法精心救治,选择适合的中药汤药、中成药、免煎颗粒剂、医院制剂、针灸、推拿、按摩、中药熏洗、外敷等疗法,进一步提高疗效和中医药诊治水平。 在无法开展有效手术治疗和有效内固定器材时,中医的手法复位、正确的小夹板固定具有重要的意义。骨折复位越早越好,复位和固定可以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简、便、效、廉”的特点和优势,在各种创伤疾病的救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闭合性骨折 1就地取材,临时固定。可选用夹板、木板条、树皮、树枝、布条等作为临时固定材料。 2注意固定物的松紧度及有效性,注意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一般固定最好超过上下两个关节。 3有技术条件时,及时 进行手法整复,予以 外固定。 。 闭合性骨折 4外固定后及时检查神经、血管损伤或受压情况,保持有效血运。如疑有神经、血管损伤或受压时,应松解或解除外固定。 5上肢外固定后应悬吊胸前,下肢应避免负重,抬高患肢。 6可用活血化瘀中药外敷消肿。如七厘散、跌打丸等。 开放性骨折 1对于开放创口在1公分左右、局部污染不严重的开放性骨折 可行简单清创、消毒、伤口内喷撒三七粉或云南白药、局部包扎后,按闭合骨折处理。  2对于伤口在2公分以上、局部污染严重、软组织损伤广泛的开放性骨折 需先行彻底清创、缝合伤口,然后采用骨牵引术、石膏外固定术或外固定架固定术等作为控制手术。 开放性骨折 3对于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开放性骨折 在伤口清创后对骨折予以外固定架临时固定,一般血管可结扎,重要血管需吻合,神经断裂应尽可能吻合。如界限不清,可用丝线临时固定在周围软组织以便二期修复。 单纯软组织损伤 1单纯软组织损伤时 治疗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内服可用桃红四物汤加五苓散加减,外敷可用七厘散或云南白药。 2肿胀明显者 可加用利水消肿中药,如四妙丸内服外用。 3疼痛明显者 可加用行气止痛中药,如元胡、三棱、莪术等,或外用止痛膏。 4瘀血明显者 可加用地龙、血竭,外用三七粉。 创伤后并发症 1创伤感染 在抗生素不足的情况下可应用清热解毒药物治疗。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选用方剂如五味消毒饮、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等。 创伤后并发症 2创伤性休克 是灾后严重创伤的并发症,伤情复杂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多半发生于多发性骨折、广泛软组织撕脱伤、挤压伤和深度大面积烧伤等。 诊断标准 ①周围循环灌注不足的表现:意识障碍;脉细速,脉率100次/分或不能触知;四肢湿冷;皮肤出现花纹,黏膜苍白或发绀。 ②尿量30ml/小时或无尿。 ③收缩压80mmHg,脉压20mmHg。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水平下降30%以上。 创伤后并发症 2创伤性休克 紧急救治要点 有效止血、止痛、包扎;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和补液;保持呼吸道畅通;改善微循环;迅速转院。后期服用中医的益气补血中药,如贞芪扶正胶囊、当归补血丸等;中药注射剂如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剂、黄芪注射液等。 * * 中医药技术在救治 地震后创伤性疾病中的应用 甘肃中医学院 宋敏 2012年4月22日 常见灾害性自然现象 地震、泥石流、沙尘暴、火山爆发 、 瘟疫、海啸、龙卷风、暴雨、暴雪、 森林火灾、飓风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 灾害种类多 中国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除现代火山活动外,几乎所有自然灾害都在中国出现过。 舟曲泥石流 2009年1-3月地质灾害类型构成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2 分布地域广 中国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土面积受到洪涝灾害威胁。约占国土面积69%的山地、高原区域因地质构造复杂, 滑坡、泥石流、山体崩 塌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地震灾害特点 1 突发性比较强,猝不及防 2破坏性大,成灾广泛 3社会影响深远,对于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会造成巨大的冲击。 4地震的预报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防御难度比较大 5.12汶川 地震灾害特点 5地震还产生次生灾害 ,一般情况下次生或间接灾害是直接经济损害的两倍 6主震之后的余震持续时间比较长 7地震灾害具有某种周期性 8地震灾害的损害与社会和个人的防灾的意识密切相关 地震造成山体滑坡 建国以来发生的特大自然灾害 1949年以来,我国发生7级以上地震达50次之多,让人难以忘记的有: 邢台地震1966年3月8日,6.8级,死亡人数:?8064人 通海地震1970年1月5日,7.7级,死亡人数:?15621人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