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动荡不安的中东0149
* 周口店中学 张永新 中东、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中东”泛指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该名称来源于过去人们以欧洲为中心,按距离远近把东方各地分别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中东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中东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蕴藏量约占整个世界的60%以上。中东地区总面积为七百多万平方千米,人口一亿多,大多数是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也包括在“中东”范围之内。 中东地区示意图 巴勒斯坦问题 大国争夺 领土争端 宗教问题 水 资源 阿以冲突 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以色列 (1948年5月14日) 坦 斯 勒 巴 联合国第181号决议 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合国大会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其中10个是伊斯兰国家)、10票弃权的结果,表决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即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决议规定:英国于1948年8月1日之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撤出其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根据分治决议的蓝图,阿拉伯国国土可达11203平方公里,约占当时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为72.5万人,犹太人为1万人;犹太国国土为14942平方公里,约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为49.7万人,犹太人为59.8万人。决议还规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来管理。 以色列 巴勒斯坦 动荡不安的中东 阿以冲突 两伊战争 海湾战争 阿以冲突的由来和内容 解决冲突的努力及结果 爆发 过程 结果 爆发 过程 结果 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失地,进攻以色列 第四次 中东战争 1973 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以色列进攻埃及、叙利亚、约旦 第三次 中东战争 1967 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后,英、法、以进攻埃及 第二次 中东战争 1956 ~ 1957 以色列宣布建国,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 第一次 中东战争 1948 ~ 1949 情 况 战 争 时 间 《中东战争简表》 第一次中东战争中的阿拉伯联军 第一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战机掩护以军地面部队 第一次中东战争 埃及将船只凿沉在塞得港苏伊士运河的河道 第二次中东战争 以色列入侵埃及西奈半岛军事行动的主要策划者、以军总参谋长达扬将军(前排右),及后来曾任以国防部长的沙龙(前排左) 1967年6月10日,以突然袭击打赢了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的以色列士兵来到圣城耶路撒冷哭墙下,告慰先人。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整个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 第三次中东战争 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军击溃约旦军队,占领耶路撒冷旧城区 1973年10月7日,埃及军队跨过苏伊士运河,继续抗击以色列军。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以色列军坦克挺进戈兰高地情景 祭扫父亲的同时,也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阿拉伯人的“喀秋莎”火箭炮击中了居民区,这位失去女儿的以色列母亲悲痛欲绝。 动荡中的生活 这名在约旦河西岸执勤的以色列士兵显出一副胜利者的姿态,享受着午后的阳光。从他身后走过的阿拉伯人,对这个“侵略者”投去了不屑和仇恨的目光。 动荡中的生活 以军不让穆斯林进入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朝圣,穆斯林们只能跪在公路和以军面前,参拜真主 。 动荡中的生活 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与以军的坦克装甲车相伴相随。 尽管生活并不平静,可以色列人仍然在自己的国度尽情地享受着生活中的一切。 动荡中的生活 在伯利恒检查站,以军敲响了闭关的钟声,一名未能通关的巴勒斯坦人向以军表示抗议,他是一家老小的生活支柱,不能到以色列打工,就意味着生活要陷入困境。 在多事的以色列,出门配枪的年轻人随处可见,哪怕花前月下,也要有冰冷的钢枪见证彼此的爱情。战争还是和平?这是个问题 。 战争还是和平,如果你是以色列人或巴勒斯坦人,你如何回答?为什么? 动荡中的生活 巴以签署和平协议 在美国总统卡特的斡旋下, 1978年9月6日埃及总统萨达特(左)、美国总统卡特(中)、以色列总理贝京(右)签署戴维营协议书 1979年,埃以两国建交,埃及成为第一个与以色列实现和平的阿拉伯国家。 和平的曙光 1993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达成和解 1996年10月,华盛顿四国首脑会议 和平的曙光 两 伊 战 争 伊朗—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原因 宗教纠纷 领土争端 由宗教纠纷和领土争端引起的民族矛盾,其中还夹杂着双方领导人个人的恩怨。 实质:争夺海湾地区的霸权 伊斯兰教分布图 什叶派 逊尼派 向伊朗阵地进攻的伊拉克士兵 1980年 1980年9月23日,伊朗军队在德黑兰游行并准备开赴两伊战争前线 两 伊 战 争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