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和刑事和解制度综述-北京大学.pdf

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和刑事和解制度综述-北京大学.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和刑事和解制度综述-北京大学

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和刑事和解制度综述 一.引言: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 附带解决因其犯罪行为所引起的损害赔偿而进行的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第77 条规定了 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和条件。 尽管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有如下优点:如有利于正确 处理刑事案件,有利于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利,有利于正确执行我国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形 势政策,还有利于节约诉讼资源。但是,因立法冲突、“刑事优先”的传统、认识分歧等等 因素的影响,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遭遇了重重困难。 刑事和解,是指通过调停人使刑事和解受害人和加害人直接交谈、共同协商达成经济赔 偿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根据具体情况作了有利于加害人的刑事责任处置的诉讼活动,包括 经济赔偿和解和刑事责任处置两个程序过程。刑事和解属于恢复性司法的范畴,在我国有着 深厚的历史渊源,西方很多国家都有比较成熟的刑事和解制度。通过刑事和解,能较好的使 国家、加害人、受害人的利益得以均衡。这种制度在西方国家的成功实践,给我国带来了很 多宝贵的经验。一方面,我国虽还未形成制度意义上的刑事和解制度,但是各级司法机关也 在积极的探索当中。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缺乏现代法治理念的法治后起国家,刑事和解制 度的实现在我国也遭遇了很多阻碍。 即将出炉的2012 年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原本1979 年的《刑事诉讼法》做了较大范 围的修改,净增加的条文达60 条之多,涉及刑事诉讼的各个方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和刑 事和解制度也在修改之列。下面我们分别对两种制度相关问题及思考进行一个简单梳理。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一)存在的问题 1.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理念的问题 可以说,“刑事优先民事”原则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刑事诉讼中的一个基本原则。这项 原则的存在自然有其合理之处,但是近年来其问题也逐渐显现。该模式造成了附带民事诉讼 2 调解难和附带民事判决执行难,且导致附带民事诉讼违背民事侵权法的一般归责原则。由于 公法保护的是社会利益,而社会利益并非总与个人利益相一致。对社会利益的过分关注,可 3 能会导致对被害人的利益淡漠。所以可以看出这一理念设计下的制度存在着致命的缺陷, 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刑事追究迟迟不能发动,并且公权力也无法行使时,私权也无法请求 救济,这明显侵害了被害人私权的行使,容易造成司法不公。 2.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在我国的民事诉讼中,公民或法人的精神损害赔偿已有明确的规定,但在我国现行刑事 诉讼法的附带民事诉讼中,规定由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可以得到赔偿,而由此造成的精 神损失却不予赔偿,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无论是物质损害还是精神损害,不能完全以损害是 否可见为是否赔偿的标准。在某些案件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往往大于所能看见的物质损害。 不规定精神损害赔偿不利于真正从被害人角度出发保护其权益。 学界和实务界对此项规定多有不满。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精神损害赔偿有其必要性。 1 《刑事诉讼法》第77 条: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 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 诉讼。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查封或者扣押被告人的财产。 2 [1] 陈瑞华,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三种模式》. 法学研究, 2009(01) 。 3 [2] 陈慧,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审判中存在问题的反思与对策》. 法制与社会, 2009(17) 。 4首先,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制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公平原则的要求。法律最基本的原 则就是公平,但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缺失精神损害赔偿造成了严重的不公平。现行法律中, 人身伤害较轻不构成犯罪的,被害人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而侵害程度较重构成犯罪的, 被害人反而无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会动摇人们对法律公正的信任基础。其次,是避免一 国法律规范出现不可调和的法律冲突的需要。民事、刑事法律之间对同一个问题的出现完全 相反的规定,无疑造成了同一国法律规范出现了不可调和的冲突,这对中国法治破坏是十分 巨大的。最后,是维护实体法和程序法基本法理原则的需要。民事实体法准许精神赔偿,刑 事诉讼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