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生态学问题.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震的生态学问题

专题课 地震的生态学问题 (课程临时补充内容) 2008年5月19日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到18日14时汶川地震已造成32477人死亡,220109人受伤。  国务院公告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什么叫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 地震对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部分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会使生态系统的外部环境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改变,因此关注地震前后所发生的生态学问题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测? 依靠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人类还没法准确地预测地震的发生。 但是,地球上的很多生物在各种自然灾害发生前会有异常的表现,因此地震的生物预警已经成为专家学者甚至普通老百姓的关注点。 地震生物预警 1978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出版的《地震情报通报》中,刊印了这样一幅照片:一只闭眼张口、惊恐惨叫的黑猩猩。照片上方写着 “为什么我能预报地震而地震科学家们不能?” “第三只眼”——动物的预警作用 在俄罗斯克里米亚雅尔达生物地震试验场,科学家发现蜥蜴的“第三只眼”能“看到”预兆地震的低频地磁场 。作为最古老动物种群的代表,蜥蜴对地磁和电磁场的反应都很敏感,这是因为蜥蜴的神经系统有别于其他动物。 据谢尔盖·沙雷金说,爬行动物有一种所谓的腔壁器官,称为“第三只眼”。这个器官位于间脑的末端,在负责调节神经系统的骨骺旁边,蜥蜴的这个器官通过一个专门的小孔伸到了体外。和蜥蜴不同的是,蛇的“第三只眼”藏在颅骨里面。 动物真有第三只眼吗?中科院成都动物研究所的专家说,“蜥蜴作为现存最原始的爬行动物之一,分布范围很广。以第三只眼而著名的蜥蜴是生活在库克海峡中的楔齿蜥,楔齿蜥的特征就是其颅顶上具有第三只眼,幼年的时候能感光,而成年后基本失去作用。这种颅顶眼是从早期脊椎动物遗留下来的特征。” 美中环境基金会(USCEF)主席马可·布罗迪(Marc Brody)表示,动物普遍能听到不同音波波长,这种能力可能同它们的早期预警系统密切相关。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物种保护主任塞比尔·克伦泽多夫(Sybille Klenzendorf)表示,动物感受到周围环境中的变化——我们感受不到的震动。诸如大熊猫等动物的第六感更加灵敏——人类过去可能也具有这种能力,但是我们已经丧失了那种灵敏度。 汶川地震前的动物反应 一名英国游客目击者称,在中国汶川发生大地震前几分钟,位于震中附近的圈养大熊猫出现了异常反应。艾特金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大熊猫“一个个看上去懒洋洋的,对竹子也没有什么胃口。有时,它们忽然间绕着围栏转悠。事后想一想,它们可能感受到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华西都市报》5月10日报道,四川绵竹市西南镇檀木村出现大规模蟾蜍迁徙,数十万蟾蜍走上马路。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搜救犬 正在都江堰抢险的北京军区某工兵团在废墟中抢救38名幸存者,他们全部是由搜索犬定位后救出的,其中8名被埋在深层的幸存者是搜索犬率先发现的。 犬的听觉是人的16倍,嗅觉的灵敏度是人类的100万倍 植物有预警作用吗?   20世纪80年代以后,科学家从植物细胞学的角度对植物是否能预测地震进行了相关研究。经研究后发现,生物体的细胞犹如一个活电池,当接触生物体非对称的两个电极时,两电极之间产生电位差,出现电流。   日本东京女子大学的鸟山教授用高灵敏的记录仪记录了合欢树数年的生物电位变化。他发现这种植物能感受到火山活动,地震等前兆的刺激,出现明显电位变化和过强电流。例如:1978年6月6日至9日这4天,合欢树电流正常;到10日、11日昼间出现了异常大的电流,6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